近年来,随着我县招商引资工作力度的加大,县工业园区规模也在不断扩大,进驻的企业逐渐增多,尤其是xx有限公司等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引进,企业“招工难”的现象日益显现。近日,县劳动保障部门,根据县委、县政府领导的安排,在局长xx的带领下,针对全县企业“招工难”问题深入到xx、xx等8家企业进行实地调查走访,了解用工情况。通过调研发现我县工业园区企业不同程度的存在用工难题,尤其是像凯盛鞋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企业用工紧缺现象尤为突出。招工难问题的出现,已严重影响到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和效益的提高,成为制约各类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突出问题。因此,认真分析企业“招工难”现象产生的原因,并积极探索解决“招工难”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实现xx争当科学发展排头兵、加速挺进全省“二十强”的目标的一个重要而紧迫的现实课题。
一、出现“招工难”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招工主体错位,企业主体地位没有体现
长期以来,该县在为企业招工方面狠下功夫,采取多项措施积极破解招工难题,每年年初根据企业用工需求,县政府与各乡镇签订了为企业招工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招工难问题,满足了企业用工需求,但始终是治标不治本。招工工作应当以政府的引导和管理为前提,在市场机制的调节下完成对社会人才资源的调配,在这里企业是招工的主体。该县为了使招工工作进展更加顺利,县委、县政府对乡镇和责任单位制定了严格的奖罚措施,使乡镇和责任单位成了招工的主体,极大地增加了他们的工作难度,也导致了部分单位和乡镇没有认识到招工工作的重要性,敷衍了事,弄虚作假;另一方面也使企业形成了消极的招工态度,完全把招工看成是政府的事,形成“等人”、“挑人”的心理,等着政府送员工上门,拔高选人标准,一缺员工就给有关单位施压,在留住员工方面乏力,挫伤了招工单位对招工工作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招工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企业待遇偏低,各种规章制度不够完善
---此处隐藏2231字,下载后查看---
二、破解我县企业“招工难”的对策及建议
(一)加强宣传力度,明确目标责任。各责任单位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宣传好县委、政府对招工工作的重视,宣传工业园区用工环境、就学、交通等硬件设施建设完善情况及企业形象进度、发展定位、远期规划、发展前景等,吸引更多的人来园区就业;充分发挥企业的招工主体作用,明确主体责任,通过提高工资待遇、改善生产生活环境等吸引员工进厂工作,并长期留得住;各责任单位也要明确各自的目标责任,要按照县委、县政府确定的“政府引导、镇村落实、园区配合、企业为主、齐抓共管”的方针,认真对照年初签订的招工目标责任,强化招工宣传,拓宽招工渠道,创新招工举措,狠抓任务落实,确保完成招工任务,切实满足企业用工需求。
(二)提升服务质量,创优务工环境。一是加强信息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县、镇(乡)、村三级招工网络,充分发挥劳动保障服务站作用,实现招工信息共享,上下互动;各镇乡场办明确专人专抓招工工作,要对劳动力资源进行调查摸底,建立下岗失业人员资源库、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库及企业用工信息库等劳务用工资源信息库,县就业服务局要建立招工台帐,及时将招工情况反馈给各乡镇。二是要加大就业培训力度。要做好劳动者的培训工作,积极开展劳动预备制、农村劳动力转移等培训项目,提升求职者的劳动技能。一方面要充分整合现有的技术培训资源,加大对技术培训基地的投入,围绕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有针对性开展企业实用的技术培训,促使劳动力由体能型向技能型转变,从而更好地解决企业的用工需求。另一方面要下大力气发展职业教育,积极推进企业与职业技术学校的合作,大力实行订单式教育模式,为企业储备充足的劳动力资源。三是要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员工生产生活条件,统筹兼顾员工的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兴建或引进一些适合员工文化娱乐、休闲放松的场所,重点解决好园区职工的吃饭、住宿、喝水和上下班交通不便等突出问题,切实做好后勤保障工作,使园区真正成为引得来、留得住的职工大家庭。
(三)规范用工行为,实行科学管理。一是要进一步规范政府行为。坚决清除劳工进城务工的体制、政策性障碍,杜绝身份歧视,应给予进城务工人员与城镇居民同等待遇,并在子女入学入托等方面提供方便和优惠。二是要进一步规范企业管理。一方面要坚决贯彻《劳动法》,对员工实行人性化管理,规范用工行为,不断完善工资支付重点监控制度,欠薪报告制度和工资保证金制度,督促用工单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加强劳动合同管理,杜绝随意拖欠工资、延长劳动时间、增加劳动强度的现象。另一方面要适应劳动力成本逐年上升的形势,不断加大技改投入,努力摆脱低效益、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模式,促进企业尽快完成产业升级,缓解企业缺工难题。三是积极构建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要采取多种形式,强化企业保障员工权益方面的社会责任考核,引导企业建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健全工资增长机制,给予员工合理的工资报酬、福利待遇,为员工购买医保、社保,让员工分享企业发展的成果,增强企业的感召力和吸引力,增强员工的归属感。
(四)坚持社会化、市场化运作,拓宽招工渠道。一是创新招工举措。要坚持走内外并举的招工路子,辖内挖潜与县外招工相结合以及企业员工“以工带工”相结合等方式,同时也要发挥企业的招工主体作用,提升服务,优化环境,在想方设法多招员工的同时做到招得进、留得住。二是大力发展劳务市场。一方面要在保障依法规范、诚信服务的前提下,积极鼓励和发展各类职业中介组织,充分发挥中介在企业招工中的作用。另一方面,为适应企业和劳动者走向市场、实现相互选择的需要,劳动保障部门要尽快建设和完善固定的、功能比较齐全的劳务交流场地,为企业和劳动者提供供求信息、职业咨询、就业指导、社会保险、合同鉴证等综合配套的“一条龙”服务,方便企业和求职人员。三是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在提高责任单位招工积极性的同时要制定完善、合理的招工工作评优评先、资金奖励等激励措施,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开展帮企业招工工作的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