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财政局学习2025年全国两会精神中心组研讨发言材料

更新时间:2025-03 来源:网友投稿

一、深刻领会两会精神,明确财政工作方向

今年的全国两会,是在“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规划衔接的关键时期召开的重要会议。政府工作报告对过去一年的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对今年的工作作出了科学部署,其中关于财政工作的论述,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过去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我国财政政策积极有为,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财政赤字率保持在合理水平,政府债券规模适度扩大,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同时,财政部门在减税降费、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强财政资金绩效管理等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效。展望2025年,财政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提高赤字率,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规模,加大财政支出强度,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强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支持。这就要求我们财政部门要深刻领会两会精神,准确把握财政政策的方向和力度,切实履行好财政职能,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二、细化适度加力举措,明确财政支出重点领域与规模

(一)提高财政赤字率,合理扩大政府债券规模。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政府工作报告要求,2025年我国将提高财政赤字率,预计可能提升至4.0%左右。这是在当前内需仍不足、外需面临一定压力的背景下,进一步发挥财政逆周期调节作用的重要举措。通过提高赤字率,可以增加财政资金的筹集规模,为扩大有效投资、促进消费等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同时,今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规模也将进一步扩大,有望达到4万亿元以上。我们要合理安排专项债券资金的投向,在继续支持传统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拓宽至地方化债、地产收储等领域,用作项目资本金的范围也将扩大。例如,在地方化债方面,专项债券资金可以用于置换高成本的存量债务,降低地方政府的债务负担;在地产收储领域,专项债券资金的投入有助于改善房地产供需状况,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推动房地产行业的平稳健康发展。

---此处隐藏4620字,下载后查看---

六、完善财税政策评估与反馈机制,设立科学的经济指标监测体系

(一)建立健全财税政策评估机制。明确评估主体和对象。明确财税政策评估的主体,可以由财政部门牵头,会同相关部门、专家学者、社会中介机构等共同参与评估。评估对象包括各项财税政策的实施效果、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等。确定评估指标和方法。根据评估对象和目标,确定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和方法。评估指标要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比性,能够客观反映财税政策的实施效果。评估方法可以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实地调研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等方式,确保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定期开展政策评估。建立财税政策定期评估制度,根据政策的实施周期和特点,定期对政策进行评估。通过定期评估,及时发现政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政策的调整和完善提供依据。

(二)完善政策反馈机制。建立反馈渠道。建立畅通的政策反馈渠道,广泛收集社会各界对财税政策的意见和建议。可以通过政府网站、热线电话、问卷调查、座谈会等方式,听取企业、社会公众、专家学者等对财税政策的看法和建议。及时处理反馈信息。对收集到的反馈信息要及时进行整理和分析,对于合理的意见和建议要及时采纳,并对政策进行调整和完善。同时,要将政策调整的情况及时反馈给社会各界,增强政策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三)设立科学的经济指标监测体系。确定监测指标。围绕财政政策的目标和重点,确定科学合理的经济指标监测体系。监测指标要涵盖经济增长、物价水平、就业状况、产业发展、民生保障等多个方面,能够全面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例如,监测GDP、CPI、失业率、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指标,及时掌握经济运行态势。建立监测机制。建立健全经济指标监测机制,明确监测责任部门和监测频率。加强对监测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及时发现经济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和趋势。通过经济指标监测体系,为财政政策的制定和调整提供数据支持和决策依据。

同志们,2025年是充满机遇和挑战的一年,财政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积极履行财政职能,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