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结合实际深度宣讲。面对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期望能够开展更具深度的宣讲活动。紧密结合本单位的业务实际,通过案例分析、实践解读等方式,将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可操作、可落地的指导方针,帮助党员更好地将理论与工作实践相结合,切实提升理论运用能力。
3.强化党员日常管理。进一步完善党员日常管理机制,构建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明确考核指标,涵盖组织生活参与度、工作业绩、志愿服务等方面。针对长期不参加组织活动的党员,建立一对一帮扶教育机制,通过定期谈心谈话、组织专题培训等方式,督促其回归组织,增强党员的组织意识和纪律观念。
4.优化组织设置。根据党员的工作性质、岗位特点及专业背景,重新审视并优化党支部的组织设置。合理划分党小组,确保党小组活动与党员的工作实际紧密结合,提高党组织活动的针对性。例如,对于业务关联性强的党员,可组建业务攻坚党小组,围绕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组织活动,促进党建与业务的深度融合。
5.深入基层关怀党员群众。希望能够增加深入基层的频次,主动走进党员和群众的工作岗位与生活场景,了解他们在工作中面临的困难、生活上遭遇的难题。对于工作任务繁重的党员,协调资源给予支持;对于生活困难的群众,组织帮扶行动,及时送去党组织的关怀与温暖,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6.建立常态化意见反馈机制。搭建常态化的群众意见反馈平台,如设立意见箱、开展线上问卷调查、定期召开座谈会等。主动收集党员和群众对支部工作的意见与建议,对反馈内容进行分类整理,及时回应并制定整改措施,向党员和群众公开整改情况,形成闭环管理,提升支部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此处隐藏3468字,下载后查看---
26.加强内部协作形成工作合力。加强与其他支部委员的协作配合,打破分工界限,做到分工不分家。在工作中,相互支持、相互补位,共同推进支部的各项工作。定期召开工作协调会,沟通工作进展,协调解决工作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形成工作合力。
27.保持对外沟通创造有利条件。与上级部门和其他支部的对口工作人员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了解上级的工作要求和其他支部的工作动态,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和其他支部的协作。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及时传递重要信息,为支部工作的开展创造有利条件。
28.发挥特长助力活动开展。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积极参与支部活动的组织和实施。例如,擅长宣传的委员负责活动的宣传推广工作,提高活动的知晓度;擅长组织协调的委员负责活动的现场组织和人员调配,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为活动的成功举办贡献力量。
29.注重反馈总结经验改进活动。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注重收集党员的反馈意见。通过问卷调查、现场交流等方式,了解党员对活动的满意度和改进建议。活动结束后,及时进行总结反思,分析活动中的优点和不足,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活动改进提供参考,不断提升活动质量。
30.加强作风建设树立良好形象。加强自身的作风建设,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和规矩。做到廉洁自律,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工作中,坚持实事求是,真抓实干,树立良好的形象,赢得党员和群众的信任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