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驻村干部座谈会上的发言:守护耕地红线,筑牢大国粮仓根基

更新时间:2025-03 来源:网友投稿

大家好!很荣幸能在此次座谈会上,与大家分享我对耕地保护工作的一些思考和实践经历。“民以食为天,食以地为本”,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我们国家粮食安全的底线所在。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点名“耕地红线”,将其置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位置,全国两会也多次强调耕地保护的重要性,这足以彰显耕地保护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地位。身为奋战在乡村一线的驻村干部,我们肩负着守护每一寸耕地的神圣使命,这不仅是职责所在,更是对国家粮食安全和广大农民福祉的庄严承诺。

接下来,我想结合实际工作以及政策新规,从盐碱地治理、占补平衡新规与“非粮化”整改案例这几个方面,谈谈我的感悟与体会。

一、盐碱地治理:化“不毛之地”为“希望田野”

---此处隐藏2115字,下载后查看---

在我们驻村工作中,也遇到了类似问题。村里有部分村民为了追求短期经济利益,将耕地改种了经济效益较高的果树。虽然短期内收入有所增加,但从长远来看,却威胁到了粮食生产和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我们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后,立即行动起来,一方面加大政策宣传力度,通过召开村民大会、发放宣传资料、入户讲解等方式,向村民宣传耕地保护政策和“非粮化”的危害,让大家认识到保护耕地、种粮保粮的重要性;另一方面,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争取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帮助村民调整种植结构,引导他们逐步将“非粮化”耕地恢复为粮食种植。

在整改过程中,我们充分尊重村民意愿,不搞“一刀切”。对于一些已经种植果树且短期内难以恢复的,我们引导村民在果树行间套种粮食作物,实现土地的综合利用。同时,为了打消村民的顾虑,我们积极联系粮食收购企业,签订收购合同,确保粮食销售渠道畅通。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村里的“非粮化”耕地得到了有效整改,粮食种植面积得到了恢复和稳定。

“非粮化”整改工作让我们明白,耕地保护不仅要守住红线,更要强化监管,及时发现和纠正违规行为,让每一寸耕地都真正成为粮食生产的“希望田”。

各位领导、同志们,守护耕地红线,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我们驻村干部义不容辞的责任。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以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和全国两会要求为指引,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有力的措施,扎实做好盐碱地治理、占补平衡和“非粮化”整改等工作,让每一寸耕地都发挥出最大效益,为筑牢大国粮仓根基贡献我们的力量。相信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就一定能守护好这片希望的田野,迎来乡村振兴更加美好的明天!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