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非常感谢校工会的邀请,在今天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有机会跟大家就教师专业成长与学校事业发展交流发言,我的心情是非常激动的。2002年,我本科毕业来到我们学校工作,当时的校名还是陕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转眼间我已经成为一名教龄23年的老教师了。
接受吕主席邀请之后,我一直在想,说点什么合适呢?这个问题一下把我带回了工作23年中一幕幕难忘的片段。忘不了入职教育中,当时作为骨干教师的新盈校长的示范课,忘不了参加教学竞赛时,当时还是教务处长的雪萍校长的殷殷嘱托,同样忘不了在护理与康复学院,永爱院长在身体不适的情况下带领我们申报康复治疗专业时的认真执着,每每想到这些,我的内心都会涌现出一个词,那就是“感恩”。是学校事业的发展让我有机会加入高校教师的行列,有机会受到多学科滋养,是这些优秀师长姐妹的帮助,让我有机会参与到课程建设、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等等这些高校的核心工作中来,并且在做事中一次次成长。
一路走来,除了教师身份,我还当过3年的兼职辅导员、在一附院妇产科当过6年的临床医生,在护理与康复学院当过多年的教学科科长,有姐妹问我,你不累吗?哈哈,还好,基本属于乐在其中。俗话说,没有白吃的苦,也没有白走的路,正是这些经历,让我更加贴近学生,让我的课堂更加有趣,让我的教学理念更加符合校情。
去年,我报名参加了本科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那时护理专业认证刚刚结束,对于比赛的准备就非常仓促。但是因为深感参赛机会难得,主要是想通过比赛,更加深入的了解高校教学创新改革的最新理念,所以抱着学习的态度,组建了包括李腾、褚静、张海苗的娘子军参赛团队,我们克服困难,从2023年6月的校级初赛开始,持续研读大赛要求,凝练创新思路,已经记不清有多少次加班到深夜,最终取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比赛的过程中,让我深刻的感受到高等教育过程中,OBE理念的贯彻,是要落实到我们工作的方方面面的,所有教育教学改革的最终目的,是要助力专业人才培养,我们要关注所带专业学生的行业要求、资格考试要求,社会对这个专业毕业生的时代要求等等,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内容才会与时俱进,才能培养出社会真正需要的专门人才。
学校的发展,可以说是我们每一个人赖以生存的平台,相信我们在座的各位姐妹们跟我有同样的感受,希望学校健康快速的发展,希望那些工作中不尽如人意的情况尽快改善,希望工作环境变好,希望多发绩效少加班等等。当理想和现实有差距时我们是愤愤不满的、我们是急躁易怒的,可能一不留神我们就成了传递坏情绪的那个源头。2023年,学校安排我到教务处工作,换了一个工作视角,了解到更多学校办学的不易。招生规模数量大,人均教育资源占有率较低、直属附属医院办学力量不足、陕西区域内医学教育的特殊性等等这都是我们学校一直面临的问题……
---此处隐藏5776字,下载后查看---
(二)是明确评价内容。坚持德智体美劳全要素相融合,修订《西安医学院本科生优秀个人和先进班集体评选办法》,制定《西安医学院本科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办法(试行)》,从德、智、体、美、劳五个维度对学生开展综合性评价。其中,德育为定性评价,其他为定量评价,智育占比70%,体育占比10%,美育占比10%,劳育占比10%,力争实现定性+定量分析相结合,考试分数由单一评价向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转变。
(三)是打造评价平台。一是依托通识课教育开展评价。成立全省首家依托行政部门设立的基层教学组织:《大学生素质发展中心》,统筹协调国家安全教育、劳动教育、大学生安全教育等7门通识必修课程,将学习态度、学生课堂参与度、课堂纪律、实践活动等纳入评价范围。二是依托信息化开展学生评价。联合信息化处,整合“今日校园”学工系统平台,实现学生请销假、节假日离返校审核、课堂出勤打卡等基础功能,动态精准掌握学生去向,为学生精准画像提供数据支撑。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学工部进一步协同相关部门,充分发挥算法、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在智慧校园中的作用,打造集“党团、教务、招就、后勤”等为一体的囊括学生学习成绩、消费记录、社交关系、实践活动、荣誉获得等基本信息在内的综合性、规范性的数字服务平台系统,以数字技术的整合优势,破除部门主义思维,拆除数字围墙,实现从“院系上报数据”转变为“在系统取数据”,精准全面为学生画像。持续深化学生评价改革,助推我校教育教学改革提质增效。
最后,我想说,教育是一场温暖的修行,愿我们不负韶华,在成就学生的同时,也活出自己最美的模样。愿我们心中有光、脚下有路、岁月生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