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市管理重心下移以及城市品质提升的全面推进,我县城区社区建设还存在一些急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一是“三定”方案尚未批准。xx街道党工委、管委会组建近1年、挂牌9个月、接管5个月以来,各项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落实之中,但是“三定”方案尚未批准,导致班子职数不明、干部配备滞后、工作职能不清、经费落实不畅。
二是社区职能没有完全理清。一是“社区吹哨、部门报到”的机关在职党员向社区报到机制实际坚持落实得不够到位。生活小区物业、业委会、楼栋长、居民联合治理机制还不完善。二是“费随事转、权随责走”落实不到位,尤其来自乡镇常住居民的服务需求越来越多,原本由乡镇提供的服务工作更多的压往社区,但社区的服务配套政策和硬件都跟不上服务需求,做起来确实有困难。
---此处隐藏3262字,下载后查看---
三是要加快落实办公场所。建议待县经作局搬迁后,把其办公楼划拨xx街道,用于建设配套的便民服务中心,提升服务能力。同时改善扩大xx、xx两个社区办公场所,落实年度资金预算,确保办公用房面积达标,增强服务功能。
四是要科学落实工资报酬。建立社区工作人员报酬待遇定期调整机制,不断调整提高社区“两委”成员和其他工作人员工资待遇,缩小与市内兄弟县区差距。建立退岗、退休的社区工作人员相应保障机制。
五是要全面落实组织制度。纵向构建“社区大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党组织架构。优化“大党委”xx人,建立xx个网格党支部,选优xx个党小组长,党员中心户xx人。坚决贯彻落实各级党委决策部署,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扎实开展党内组织生活,按时开展支部主题党日等。
六是要完善党员管理机制。在每个社区设立专门的离退休党支部,接收管理县有关单位或从乡镇离退休转入的党员,干部离退休单位积极配合,业务上由县老干部活动服务中心指导。县城务工党员,在企业务工时间半年以上、企业有党组织的,党组织关系迁入务工企业,其他党员无条件参加党组织活动。以上必须从制度上予以确立。
七是要健全落实推进机制。落实共驻共建单位参与社区建设和在职党员向社区报到制度,强化考核问责,形成城市治理工作合力。驻区结对单位与社区签订共建实事项目,利用结对单位在政策、信息、人脉等方面的资源,为社区百姓切实解决一些急难愁盼的问题,如解决“三无小区”种子公司车棚垃圾清运、燃料公司大门改造、物资小区吸污化粪池下水疏通等,增强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提升结对单位的参与度。建议尽快研究建立楼栋长队伍,参照村民小组长每人每年落实xx到xx元的工作经费,并从制度上进行确立,从组织上加以保障,完善社区治理机制,提升治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