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GCD一直将培养高素质基层干部队伍视为事关党的执政之基、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新时代新征程,为完成党的使命任务的重要部署,需要不断推动基层干部教育培训体系的创新与实践,以培养造就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新时代基层干部教育培训体系的创新
基层干部队伍作为党的组织体系的“神经末梢”,其治理能力直接关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新时代新征程,面对新的挑战和问题,基层干部教育培训体系也应不断创新,以适应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创新培训目标体系是关键。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围绕干部教育培训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干部队伍要“确保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做到政治过硬、本领高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实践基础已经发生了变化,基层社会治理工作面临着一些风险和困难,部分基层干部存在能力不足、本领恐慌等问题。只有创新培训目标体系,从单一目标指向转为综合目标体系,将培训目标体系与课程目标体系紧密结合,才能不断提升广大基层干部的综合素质,完成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和任务。
首先,培训的政治目标与理论教育目标保持一致。旗帜鲜明讲政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特征。在党员干部所需的各项能力中,政治能力是第一位的。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应始终围绕思想政治素质目标展开,突出党的创新理论教育,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实践。将培训的政治任务与课程的具体目标相统一,即实现培训的宏观目标与实施的具体目标相统一,使党员干部更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总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此处隐藏5940字,下载后查看---
首先,可以设计“翻转课堂”模式。以学员为主体,以知识赋能为目标,结合地方实践特色,通过个人展示、小组讨论、现场辩论、互相点评、制作视频等多种方式,将传统的“单向灌输”知识型授课转变为“双向互动”研讨型教学,激发学员的参与积极性,增强培训效果。其次,可以创新智慧课堂模式。积极打造数字互动课堂,通过线上抢答、直播等功能,充分调动学员的学习热情。比如,可以依托VR虚拟仿真技术,开展数字博物馆、数字红色文化体验馆等虚拟空间沉浸式教学,为学员提供身临其境的学习体验;可以利用AR技术打造“应急处理”云课堂,通过还原真实危机现场场景,让学员在角色扮演过程中提升参与感和获得感。再次,探索一线实训模式。针对党员干部的短板弱项、空白盲区,可以将培训的阵地延伸至基层一线,推行现场教学模式。可以将理论课堂搬到纪念场馆、工厂车间、社区街道、田间地头以及群众家里,引导学员深入了解国情民情,准确理解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重大意义。同时,可以把问题复杂、矛盾突出的岗位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实践课堂,实现理论“小课堂”与社会实践“大课堂”的有机衔接。最后,探索主题调研模式。可以围绕区域发展现状,开展主题调研实践活动。鼓励学员深入农村、深入项目、深入企业、深入群众,运用科学的调研方法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不断提高基层干部的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
加强优势整合,丰富培训的实践资源。基层干部教育培训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求在实践中充分发挥各个培训基地、培训平台以及培训资源等优势,以有效弥补传统培训中“单兵作战”的不足。在教学资源方面,应发挥中央和地方各级党校、干部学院的主体作用,并加大对县级党校办学统筹和培训资源的扶持力度。应统筹红色遗址、产业基地、现代化示范园区等资源,因地制宜地打造一体化党员教育培训阵地;鼓励基层干部教育培训机构联合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并共建培训基地;依托高校、企业和地方的优势,建设具有特色的实践教学基地,联合开发现场教学专题。在师资资源方面,应积极开展“名师工程”,联合组建特聘讲师团,面向党政机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高新企业等,选聘理论素养较高、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学者、基层党员、高层次人才进行讲学授课。同时,可以建设示范培训基地,打造特色鲜明的示范培训样板单位,以共享良好师资资源。在平台资源方面,应联合各级党校、干部学院以及部门、企业、高校共同组织开发培训课程,形成全国干部教育培训单位共建共享的培训课程库、教材库、案例库、精品课件、讲义、专题片等资源体系。此外,应建设网络课程学习培训平台,依托学习强国、中国干部网络学院、地方各部门网络教育培训平台、各单位网络培训平台等,构建互联互通、开放共享的网络培训平台。为了进一步扩大培训内容的覆盖面,可以构筑融媒体宣传学习矩阵,将党报、党刊、党台、党网与“三微一端”相衔接,发展各种互动式、服务式、体验式信息服务。
重视调查反馈,优化培训的实践效果。总书记指出:“要把调查研究作为基本功,坚持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使想出来的点子、举措、方案符合实际情况。”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精准掌握培训需求是增强培训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的关键所在。因此,应高度重视调查反馈工作,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深入了解干部的学习需求和期望,从而不断优化培训内容和形式,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
一方面,开展训前训中的学习需求调研反馈。可以通过问卷、座谈交流、个别访谈等多种形式,广泛收集干部的学习需求和反馈意见。具体而言,可以从干部教育培训的共性需求入手,重点关注培训主题、培训计划、培训内容等方面的调研反馈,并根据干部的学习愿望和需求反馈,及时调整培训方案和计划,确保培训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在训中阶段,应落实教学效果的调研反馈工作,可以通过座谈交流、个别访谈等形式,深入了解基层干部在培训过程中的个性化需求。并针对学员反馈的问题和建议,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推出“订单式”主题培训,更好满足党员干部的学习需求。
另一方面,重视训后的教学评价反馈。可以通过问卷、座谈、调研等形式,让学员对办学方针、学风建设、课程质量、教学管理、服务保障等方面进行综合测评,以便及时发现教育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同时,应建立长期跟踪的反馈机制。可以通过重点工作督查、专项检查、随机调研、大数据技术等手段,对参训干部的思想素质、理论水平、业务能力、个人成长情况等进行长期跟踪回访,这不仅可以为新时代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提供依据,还可以为更新培训专题和创新特色课程、丰富课程资源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