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当前纠风工作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更新时间:2025-03 来源:网友投稿

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工作在全国各地区、各部门和各行业持续迅猛开展,取得了较好成效,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健康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坚强保证。然而,伴随着社会的发展,改革的深化,纠风工作面临越来越多的新情况、新问题。当下,笔者结合本地出现的一些情况及自己的所见所闻,就纠风工作存在问题、原因及对策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存在问题

当前,纠风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一些部门和窗口单位的个别工作人员服务意识不强,态度粗暴冷漠;二是一些窗口工作人员办事效率低下,部门之间互相推诿扯皮;三是一些部门在行政审批、行政许可、行政执法中,“不作为”、“乱作为”;四是一些部门把人民赋予的权力、资源作为谋取部门利益的手段,乱收费、乱罚款;五是少数部门政务公开(信息公开工作)认识不到位,存在避重就轻,流于形式;六是有少数工作人员,不注意自身形象,甚至以权谋私,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七是部分行业为谋取自身利益,擅自制定“霸王”条款;八是个别行业在解决民生问题时存在维修不及时,质量不过关现象。九是群众反映强烈的上学难、上学贵和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十是一些不正之风滋生蔓延的土壤尚未得到铲除,一些引发不正之风的深层次问题解决起来难度加大;十一是纠风工作治本的步子比较缓慢;十二是有些地区和部门抓纠风工作的责任感不强,甚至存在严重的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本位主义。这些问题,需要引起各级党委、政府及纠风部门高度重视并认真研究解决。

二、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是认识上有偏差,缺乏全局意识。少数单位、部门对纠风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少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高度看待问题,没有从损害人民群众利益、损害党和政府威信和形象的角度看待不正之风的危害性。总是从本单位、本部门需要出发,只考虑局部利益。这种认识在一定范围内存在,与当前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完全背离,是“小集体主义”的表现,是严重的不正之风行为。

二是摆位不够高,缺乏统筹协调意识。没有把纠风工作作为推动和促进中心工作的有效手段,缺乏统一部署、统一协调。在落实“一岗双责”机制上不完善,领导缺乏统筹协调,目标任务和工作分工不明确,工作人员经验不足,协调能力不够高,开展工作无章法,头疼医头,脚痛医脚,严重影响了纠风工作水平。此外,个别领导对纠风工作必须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管行业必须管行风”的原则认识模糊,有的生怕责任追究到自己而袒护部下;有的对政风行风出现的问题不敢管、不愿管,多栽花,少栽刺;还有的对不正之风的执法执纪失之于宽,失之于软,助长了不正之风的泛滥盛行。这样使纠风工作责任制不能真正得到贯彻落实。

---此处隐藏2181字,下载后查看---

(四)注重方式,从严查处。

纠风工作必须严肃查办各类违法违纪案件,严惩腐败分子,做到“严”字当头。目前,许多地方的纠风工作还存在着“软”、“拖”、“瞒”的现象,见了问题就推,碰到予盾就庇,对发生的问题,不敢动真格,致使一些问题久拖不决,有的还甚至出现“回潮”。所以,要把纠风工作与效能监察结合起来,对监察对象发生的不正之风问题,该发监察建议书的就要发,该查办的就要查办,决不手软,也不姑息迁就。

(五)打造队伍,体现“精干”。

纠风干部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着纠风工作的成效。广大纠风干部必须要自觉深入学习党纪条规,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要发扬与时俱进和奋发有为的精神,按照政治坚强、公正廉洁、纪律严明、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总要求,努力加强纠风干部队伍自身建设,要坚持原则,敢于碰硬,忠于职守,乐于奉献,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各级领导要关心支持广大纠风干部,创造必要条件,促使纠风工作的顺利开展,特别是在纠风干部遇到阻力和困难时,要及时为他们撑腰助威,帮助他们排除各种干扰。同时,要在生活上给予更多的关心,切实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此外,要加强政风行风监督员队伍的建设。要切实选好、用好政风行风监督员,关心和支持这支队伍,充分落实他们的监督权,调动好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能更好地反映社情民意,履行监督职责。

总之,纠风工作要打破制约发展的瓶颈束缚,更新阻碍发展的陈旧观念,以创新的思路谋计划,以创新的方法求突破,以创新的举措抓落实,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