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天津篇章的关键一年,也是推动XX区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四个之区”的重要之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科技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即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战略牵引,扎实实施高质量发展“十项行动”的目标要求,切实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确保各项任务善作善成。
全局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落实区委、区政府部署要求,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护航高质量发展,因地制宜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坚持在科技工信指标提升、科技载体高质量发展、科技成果加速转化、科技招商项目落地、工业经济稳中求进和特色产业提质增效上持续发力,在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上取得新成效,努力为全区发展“添秤”增彩,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
一、坚持服务市场主体,实现科技工信指标提升
1.抓好科技型企业培育。构建多层次、分阶段、递进式的科技型企业成长体系。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库、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库三库联动。完善“精准辅导+跟踪服务+政策引导”工作机制,指导培育企业申报国科小、国家高企、猎豹企业,有的放矢开展靶向辅导,高质量筹备申报工作。争取全年评价国科小280家,按照新办法力争培育一家猎豹企业。
2.挖掘优质中小企业潜力。建立健全优质中小企业分级分层、动态跟踪的梯度培育体系,充分挖掘创新能力强、专注细分市场的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创新型中小企业,引导创新型中小企业提升创新能力和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水平,尽早成长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上半年创新型中小企业105家,同时从本年新认定高企中挖掘储备5家,全年完成110家,新增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6家。服务有效期内专精特新企业开展贷款贴息工作。
---此处隐藏3943字,下载后查看---
11.深化科工融合发展。加强与市级部门、重点企业、高校、院所、产业联盟、区属国企及相关机构联系合作,发挥我区企业技术中心、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重点实验室及创新联合体的优势,利用国家与我市相关专项支持政策,共同推进我区工业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积极争取我区融入智能网联汽车、生物制造、量子产业、具身智能、原子级制造等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的机会,为我区新型工业转型发展赋能。
六、坚持加强产业谋划,助推特色产业提质增效
12.持续壮大优势产业。围绕“地”“电”“核”特色产业,梳理产业链整体情况,建立产业链创新主体底册。强化华勘集团、电气院等重点企业引领带动作用,通过大院大所座谈会、海XX岸创新沙龙等形式,密切成员单位联系,探索成员单位间合作、院地合作、成果转化新方向。持续导入重大科技项目、人才项目资源,引导联合体成员争取中央、市级财政项目资金支持。通过申报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科技进步奖、创新联合体科技重大项目等多元化投入提升联合体单位创新能力。
13.加快布局未来产业。聚焦科技服务业发展,按照《天津市科技局科创服务机构引育工作方案》要求,加强与统计、市场监管等部门的沟通合作,开展科技服务业摸底调查,建立企业台账。加强科技服务业分析监测,对科技服务业规上企业做到应统尽统、应报尽报、避免错报漏报,提升科技服务业企业统计数据填报水平。同时保存量、挖增量,持续挖掘科技服务业企业资源,充实科技服务业样本企业库。围绕人工智能产业,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市科技局推动我市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要求,征集人工智能赋能行业应用场景,摸清区内人工智能产业现状,结合各行业资源及特色产业定位,推动“人工智能+”应用推广。
14.做好科技金融文章。用好科技金融支持政策,积极助力雏鹰企业贷款奖励申请,兑现科技创新券政策资金。积极开展银企对接,为科技企业提供多元化的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挖掘上市企业,摸排大企业上市意向,深入研究上市企业要求标准,服务企业上市过程中的诉求,积极协调区内资源,助力企业上市,谋划举办“海XX岸创新沙龙”上市储备企业沙龙。做好财经专班相关工作任务,配合区税源专班定期关注存量高企与专精特新企业数量增速、高企与专精特新企业地方税收占全区地方税收总额占比两个数据,并做好预警企业服务,定期向区财经专班汇报工作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