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开放包容、互联互通、共同发展的世界》是总书记2023年10月18日在北京举行的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收录在《二十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这篇重要文献回顾了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取得的丰硕成果,总结了共建“一带一路”的经验,宣布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坚定地表达了中国对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并以“一带一路”为实践平台不断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决心和力量。
共建“一带一路”汇集人类共同发展的最大公约数
共建“一带一路”源自中国,成果和机遇属于世界。总书记强调,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初心,是借鉴古丝绸之路,以互联互通为主线,同各国加强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为全球发展开辟新空间,为国际经济合作打造新平台。
十多年来,我们坚守初心,与各国携手同行,推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从无到有,蓬勃发展,取得丰硕成果。中国稳步推进与共建国家签订多双边航空运输协定,促进信息通信网络互联互通,高水平建设“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同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成立20多个专业领域多边合作平台,基本建成涵盖陆、海、天、网的全球互联互通网络,有效促进了各国商品、资金、技术、人员的大流通和全面合作。十多年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经过各方共同努力,“一带一路”合作领域不断拓展、合作范围不断扩大、合作层次不断提升,国际感召力、影响力、凝聚力不断增强,取得了重大成就,为增进同共建国家友谊、促进共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中国贡献。
总书记指出,共建“一带一路”坚持共商共建共享,跨越不同文明、文化、社会制度、发展阶段差异,开辟了各国交往的新路径,搭建起国际合作的新框架,汇集着人类共同发展的最大公约数。
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
---此处隐藏2096字,下载后查看---
八是完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机制。在现有基础上,将交通、能源、信息网络与产业等进一步有机结合,实现全方位的立体互联互通;探索深化自由贸易区建设、优化投资环境等方式,形成更加紧密的产业链、供应链关系;对“一带一路”软能力建设给予更多关注,形成“一带一路”多元互动的人文交流大格局;完善绿色发展机制,支持绿色投融资项目,加强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国际合作;强化已建成的“一带一路”平台合作功能,及时协调解决合作中的困难和问题。
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行稳致远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国际力量对比深刻变化,世界经济形势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和地缘政治冲突交织;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深度调整,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国际多边贸易体系面临重大挑战;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可能引发生产关系变化;国际政治和社会思潮深刻演变。在国际风云变幻中,共建“一带一路”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总书记在总结共建“一带一路”经验时指出,人类是相互依存的命运共同体,只有合作共赢才能办成事、办好事、办大事。“只要各国有合作的愿望、协调的行动,天堑可以变通途,‘陆锁国’可以变成‘陆联国’,发展的洼地可以变成繁荣的高地。”共建“一带一路”践行的是互联互通、互利互惠,谋求的是共同发展、合作共赢,不搞意识形态对立,不搞地缘政治博弈,也不搞集团政治对抗,反对单边制裁,反对经济胁迫,反对“脱钩断链”,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推动各国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有助于世界超越冲突对抗,构建美好未来。
共建“一带一路”站在了历史正确一边,符合时代进步的逻辑。总书记强调:“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是共建‘一带一路’最重要的力量源泉。”在“丝路精神”的引领下,中国本着对历史、对人民、对世界负责的态度,携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应对各种全球性风险和挑战。完善合作规划统筹管理机制、“硬联通”“软联通”“心联通”协调推进机制、产业链供应链务实合作机制、新兴领域国际交流合作机制、投融资多元化保障机制、风险防控内外协同机制、海外利益保障机制、高水平国际传播机制、廉洁丝绸之路合作机制,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行稳致远,为实现世界各国的现代化作出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