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农村乡风文明现状
XX区总面积XX平方公里,总人口XX万,农村人口XX万人。2024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XX亿元,同比增长XX%;人均地区生产总值XX万元,增长XX%;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XX元。近年来,XX区委宣传部高度重视加强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围绕“和美乡村”建设的目标,认真研究制定全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要点,开展各种文明创建活动,努力优化文明环境,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呈现出了积极、健康、向上的发展态势。截至目前,全区XX个乡镇、XX个行政村中,创建全国文明镇XX个、全国文明村XX个,省级文明村XX个,市级文明村XX个,实现区级文明村全覆盖。
一是村容村貌不断改善。XX区紧密围绕“生态宜居村庄美”的建设目标,扎实开展美丽乡村建设,XX个自然村环境整治、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全部完成,光纤宽带网络全部通村,硬化道路实现“户户通”,污水管网覆盖率和收集率达到XX%以上,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XX%,农民的居住条件也有了很大变化,村民着装、饮食、习惯逐步向城市化转变,特别是青壮年农民,文明卫生意识与城市居民越发接近。各自然村绿植环绕,路面整洁,结合“秸秆禁烧”“禁燃禁放”等专项行动,村民房前屋后环境得到有效治理,农村“脏、乱、差”的形象得到扭转。XX镇获得“省级乡村建设示范镇”称号、XX镇龙景村和XX镇XX村获得省级“和美乡村”称号。
二是文明素质不断进步。随着村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环境的改善,行为习惯在不断向好,精神文化方面的消费不断增多,休闲方式逐渐多样化。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专项资金扶植下,乡村文化建设获得长足发展。XX区整合优势资源,组建百姓宣讲团和基层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队,开展文艺宣讲进农村活动,村民在家门口也能看到文艺演出。歌跳舞、小戏小曲、健身娱乐成为村民休闲健身的主要方式,村级文化广场、乡村大舞台成为村民文化活动的主要阵地。运用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我们的节日”,组织开展“村BA”篮球联谊赛、“XX‘吃头’周末市集”、社火等民俗文化活动,让节日更富人文情怀,让农村更具情感寄托。同时两镇共XX家“农家书”屋面向村民开放,极大丰富了村民业余文化生活。星级文明户评比、好媳妇、好婆婆等系列创建活动载体,使精神文明建设的主题进村入户,深得人心。
三是阵地建设更臻完善。XX区加强了镇村级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全区XX个镇XX个自然村实现全覆盖,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部分自然村设立了“好人榜”,建起了“文化墙”或文化长廊,以优美的方式,充分表达了农民向往的美好生活。同时,部分自然村充分发挥老D员、乡贤作用,以身边人的感人事迹,传播崇德向善的道德力量。整合电视、广播、手机、宣传栏、小广场等各种有效的载体,开展宣传活动,形成文明健康向上的良好社会氛围。
---此处隐藏3211字,下载后查看---
二是强化典型宣传,着力依靠精神引路。发挥事迹感化作用,组织先进典型宣讲,用贴近生活感人事迹凝聚广泛认同,在全村形成看齐榜样的正能量。善于发现群众身边的先进典型,精心打造“好人品牌”,广泛开展好媳妇、好婆婆、最美家庭等评选活动,用身边人好风尚带动观念转变,在全村形成户户争先的真热情。培育和传播乡贤文化,凝聚起向上向善的强大正能量。每年重点培育一批文明庭院、星级文明户等,示范引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发展。
三是推进移风易俗。着力提升文明乡风。充分发挥村民议事小组作用,发动农民讨论修订乡规民约,完善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禁毒会、红白理事会,并依靠“一约四会”参与民间事务的调解、监督与服务,推动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遏制陈规陋习,倡树文明新风,整治农村封建迷信、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等突出问题。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打击黄、赌、毒等丑恶现象,全面推行城乡文明积分管理制度,建立奖优罚劣机制,打通城乡文明积分互认互兑渠道,利用“小积分”撬动城乡文明“大提升”。
四是加强队伍建设,着力激发基层活力。结合基层实际情况,探索设立编制、横向交流、组织培训、内部挖掘等有效途径,切实建强区、镇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骨干队伍。发挥村民代表、乡贤、“五老”人员作用,构建群众认可度高的精神文明建设队伍。按照“找、请、推”相结合的办法,组建起乡贤队伍,大力弘扬乡贤文化,发挥乡贤队伍在道德示范引领、抵制不良风气、化解矛盾问题中的积极作用。积极推动城乡共建,深入推进“四位一体”城乡文明创建联合体建设,引导文明单位、区直部门单位、村、社区结对共建,实现优势资源向农村流动。
五是强化人居环境,着力提高生活质量。人居环境不仅反映农村精神文明外在关键,更是提升农村群众美好生活质量的内在要求。注重完善基础设施,聚焦“和美乡村”建设,抓好农村“三大革命”,维护更新各类基础设施。加强各村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努力缩小不平衡现状。注重保持清洁长效,以争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先进镇村为抓手,持续开展环境整治不松懈,确保村容村貌常态维护。做好保洁队伍管理,明确村公益性岗位人员职责任务,定期组织考核点评,确保工作扎实有效。注重做好干群同心,扎实开展“面对面”活动,定期深入村组开好“板凳会”,收集村民意见建议,及时纾困解难。扎实开展动态监测,关心关爱困难群众,做好经常性走访慰问,提供精神物质帮扶。
六是强化保障措施,着力发扬特色文化。各级D委、政府要切实把精神文明建设纳入全年重点工作,纳入年度考核目标,充分调动广大干部投身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积极性。发挥村D支部战斗堡垒作用、D员骨干作用、贤人能人带动作用,形成工作合力。将村镇精神文明建设和道德文化建设情况作为村镇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作为文明村镇评选重要依据。切实增加资金保障,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为根本途径,盘活村属优质资产,以土地厂房等资源招商引资入股分红,确保村集体可支配收入不断增长。区财政落实专项资金对工作成效显著、群众满意度高,形成特色品牌的村镇给予资金奖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