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人民政府2024年工作情况报告(6195字)

更新时间:2025-04 来源:网友投稿

一、2024年工作开展情况

202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关键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一年来,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坚持以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XX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团结带领全县人民,锐意进取、真抓实干,较好地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显著成效。

(一)最喜人的是经济平稳较快增长。预计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增长xx%,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xx%,固定资产投资增长xx%,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xx%,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xx%,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xx%、xx%。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全市前列,经济发展的韧性和活力不断增强。我们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出台了一系列惠企政策,加大对企业的扶持力度。全年新增市场主体xx户,其中企业xx户,个体工商户xx户。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xx家,总数达到xx家。成功举办了xx次大型招商活动,签约项目xx个,总投资xx亿元,到位资金xx亿元。积极推进“放管服”改革,营商环境不断优化,企业满意度大幅提升。

---此处隐藏4427字,下载后查看---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2025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要坚持以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XX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一)聚焦经济发展,推动产业升级。加大对主导产业的扶持力度,培育壮大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产业集群。重点推进xx新能源汽车产业园二期项目、xx电子信息产业园二期项目、xx新材料产业园项目等建设,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加强企业培育,实施“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企业梯度培育计划,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xx家以上,推动xx等企业上市。强化科技创新,加大研发投入,鼓励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新增高新技术企业xx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xx家以上。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稳定粮食生产,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确保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稳定。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建高标准农田xx万亩以上。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新增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xx家以上,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xx家以上。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加强品牌建设,打造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产品品牌,提高农产品市场知名度和竞争力。新增“三品一标”农产品xx个以上。发展农村新业态,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农村电商、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业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加快服务业发展,推动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加快发展金融、物流、信息、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培育壮大总部经济、平台经济、数字经济等新业态。重点推进xx物流园二期项目、xx电商产业园项目等建设。提升传统服务业,促进商贸、餐饮、住宿等传统服务业转型升级,培育消费热点,激发消费活力。加快xx商贸综合体二期项目建设,打造城市商业新地标。发展文化旅游业,整合旅游资源,打造精品旅游线路,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推进xx旅游景区创建国家xxA级旅游景区,加快xx旅游度假区建设。

(二)聚焦项目建设,增强发展后劲。加强项目谋划储备,围绕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结合我县实际,谋划一批重大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生态环保、民生保障等项目,建立项目储备库,实行动态管理。加强项目前期工作,加大项目前期经费投入,提高项目成熟度,确保项目能够及时开工建设。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建立健全项目推进机制,加强对重点项目的跟踪服务和协调调度,及时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确保项目顺利推进。加快推进xx高速公路连接线项目、xx铁路项目、xx水库灌区项目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力争早日建成通车或投入使用。加大产业项目建设力度,推进xx新能源汽车产业园二期项目、xx电子信息产业园二期项目、xx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园项目等建设,确保项目按时投产达效。强化项目要素保障,积极争取上级政策和资金支持,加大地方政府债券项目申报力度,拓宽项目融资渠道。加强土地要素保障,合理安排用地指标,优先保障重点项目用地需求。积极推进土地整治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增加土地有效供给。加强人才要素保障,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为项目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三)聚焦改革开放,激发发展活力。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加强政务服务中心建设,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最多跑一次”改革,提升政务服务水平。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加强财政预算管理,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推进税收征管体制改革,加强税收征管,堵塞税收漏洞。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加强国有企业监管,提高国有企业竞争力。推进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创新招商方式,拓宽招商渠道,围绕主导产业和重点领域,精准开展招商活动,引进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力争全年引进亿元以上项目xx个以上,到位资金xx亿元以上。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地区的合作交流,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拓展发展空间,推进与淮南地区的战略合作,实现互利共赢。提升外贸发展水平,鼓励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培育外贸新业态新模式,提高外贸竞争力。支持企业扩大出口,力争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xx%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