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国资委2025年第一季度工作情况总结

更新时间:2025-04 来源:网友投稿

(一)稳增长促发展,经济运行开局良好。一是经济指标稳健增长。一季度,市属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xx亿元,同比增长xx%;利润总额xx亿元,同比增长xx%;净利润xx亿元,同比增长xx%。截至3月末,市属企业资产总额达到xx亿元,同比增长xx%;净资产xx亿元,同比增长xx%。二是重点项目加快推进。一季度,市属企业负责的xx个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xx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xx%。建立重点项目调度机制,定期召开项目推进会,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问题xx个。三是市场拓展成效显著。鼓励市属企业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加强与上下游企业的合作,一季度新增市场订单xx亿元。组织市属企业参加各类展会xx场次,展示企业产品和技术,提升企业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

(二)抓改革激活力,国企改革持续深化。一是公司治理不断完善。进一步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市属企业董事会应建尽建,外部董事占多数的比例达到xx%。制定出台了《市属企业董事会工作规则》等制度,规范董事会运作,提高决策科学性。通过完善董事会制度,优化决策流程,一季度董事会决策效率提高了xx%,有效推动了企业重大项目的决策和实施。二是市场化经营机制持续健全。全面推行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市属企业经理层签订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协议的比例达到xx%。完善薪酬分配制度,建立与企业经济效益和个人业绩挂钩的薪酬分配机制,一季度市属企业员工薪酬平均增长xx%,有效激发了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三是混合所有制改革稳步推进。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市属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一季度新增混合所有制企业xx家,引入社会资本xx亿元。

(三)强创新提能力,科技水平稳步提升。一是研发投入持续增加。一季度,市属企业研发投入达到xx亿元,同比增长xx%,研发投入强度达到xx%。加大研发投入力度,一季度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达到xx%,成功研发出xx产品,该产品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预计年内可实现销售额xx亿元。二是创新平台建设加快。新增省级以上研发平台xx家,累计达到xx家。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共建产学研合作平台xx个,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三是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突破。获得专利授权xx件,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产品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市场份额逐步扩大。

(四)调结构促转型,国有经济布局优化。一是主业聚焦成效明显。进一步明确市属企业主责主业,推动企业资源向主业集中,一季度主业投资占总投资的比例达到xx%。企业剥离非主业资产xx亿元,将资源集中投向主业领域,一季度主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xx%,利润同比增长xx%。二是新兴产业培育加快。积极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一季度在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投资xx亿元,占总投资的xx%。三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速。鼓励市属企业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升级,一季度完成技术改造投资xx亿元。通过实施智能化改造,生产效率提高了xx%,产品质量稳定性明显提升,生产成本降低了xx%。

---此处隐藏2708字,下载后查看---

(二)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增强企业发展活力和竞争力。持续完善公司治理。进一步优化董事会组成结构,提高外部董事履职能力,加强董事会专门委员会建设,提升董事会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建立健全董事会向经理层授权管理制度,明确授权范围和责任,充分发挥经理层经营管理作用。加强对董事会和经理层的考核评价,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深入推进市场化经营机制改革。全面落实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加强对经理层的业绩考核和薪酬管理,严格兑现薪酬和奖惩。深化企业内部三项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员工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薪酬能增能减的市场化用人和分配机制。完善企业绩效考核体系,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将考核结果与员工薪酬、晋升、奖惩等挂钩。积极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按照“宜混则混、稳妥推进”的原则,加大混改工作力度,引入优质战略投资者,优化企业股权结构,完善公司治理。加强对混改企业的管理,建立健全混改企业监管制度,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制定混改企业负面清单,明确禁止和限制混改的领域和事项,防范混改风险。

(三)强化创新驱动发展,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引导市属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提高研发投入强度,确保全年研发投入增长xx%以上。建立健全科技创新投入激励机制,对研发投入增长较快、创新成果显著的企业给予奖励。设立科技创新专项资金,支持企业开展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和创新平台建设。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创新人才引进力度,通过校园招聘、社会招聘、猎头引进等方式,吸引高层次创新人才和团队。加强创新人才培养,建立健全人才培训体系,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活动,提升人才创新能力和业务水平。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对有突出贡献的创新人才给予重奖,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加快创新平台建设。支持市属企业建设省级以上研发平台,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共建产学研合作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加强创新平台管理,建立健全平台运行机制和考核评价机制,提高平台运行效率和创新能力。推动创新平台资源共享,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支撑。

(四)优化国有经济布局结构,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聚焦主责主业发展。进一步明确市属企业主责主业,推动企业资源向主业集中,加大主业投资力度,提高主业核心竞争力。制定出台市属企业主责主业目录,加强对企业主业投资的引导和监管,防止企业盲目多元化发展。对偏离主责主业的业务进行清理整合,提高国有资本配置效率。加快新兴产业培育发展。积极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对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的投资力度,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强对新兴产业项目的谋划和储备,建立新兴产业项目库,推动项目尽快落地实施。鼓励企业通过自主研发、引进技术、并购重组等方式,加快新兴产业发展。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支持市属企业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升级,提高传统产业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水平。实施传统产业技术改造专项行动,每年安排一定资金支持企业开展技术改造项目。加强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和服务,帮助企业解决技术、人才、资金等方面的问题。

(五)加强国资监管,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提升国资监管效能。加快国资监管信息化建设,构建国资监管大数据平台,实现对企业国有资产的实时动态监管。创新监管方式和手段,综合运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专项检查、审计监督等方式,提高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加强对企业重大事项的监管,严格审核企业投资、融资、担保、产权转让等事项,确保国有资产安全。强化风险防控。建立健全风险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加强对企业债务风险、投资风险、经营风险等的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和化解风险隐患。加强企业债务管理,严格控制债务规模和负债率,优化债务结构,降低融资成本。加强对企业投资项目的风险评估和管控,确保投资项目收益和安全。加强监督协同。加强与纪检监察、审计、财政等部门的沟通协作,建立健全监督协同机制,形成监督合力。加强对企业内部监督体系建设的指导和监督,推动企业完善内部审计、监事会、纪检监察等监督机构,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网络。定期召开监督协同工作会议,通报监督情况,研究解决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