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组织人事工作要点(4732字)

更新时间:2025-04 来源:网友投稿

一、坚持战略导向,人才供给质量实现新突破

1.强化人力资源规划引领。全面盘点摸底人才资源队伍,总结评估“十四五”规划执行成效和问题不足,成立“十五五”人力资源规划编制工作小组。以公司“十五五”总体战略规划为牵引,编制《“十五五”人力资源发展规划》,打造更具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数智化的管理支撑体系。

2.科学管控总量优化结构。按照“控总量、活存量、优结构、提质量”原则,建立人员规模量化管控机制,切实推动人员总量稳中有降。科学编制年度人才引进计划,坚持有保有压,严控传统业务人才数量,重点加强AI+、新基建等战新产业和未来产业人才引进,不断优化人才分布。统筹校招和社招,动态更新高校目录和专业清单,结合下属公司布局优化,进一步提升理工科和硕博士毕业生比例。根据产业工人队伍建设需要,调整优化技能职业(技工)院校目录。积极盘活存量,激活内部人才市场平台,结合资质升级、项目履约需要,推动传统业务人才向新领域转型。

3.完善人才发展机制。完善“管理、技术、技能”多序列职业发展通道,制定跨序列转换管理规则,动态优化配套管理制度,严控管理与技术序列职数,细化各序列职级评定标准。加大总部与基层双向交流力度,二级单位总部人员交流到基层比例不低于5%,对于减亏治亏成效不明显、人均效能持续下滑的单位和近三年发生安全责任事故的三级单位,总部人员交流到基层比例不低于10%。进一步完善高层次人才管理体系,分类建立专家库,加强顶尖专家人才引进与柔性合作,优化评价与对外推选管理,加大专家授权力度。公司选拔确定的优秀青年人才,各单位要切实担当育人主体责任,做好接续培养、长期跟踪、动态评估。

---此处隐藏4228字,下载后查看---

20.着力构建规范有序有效的收入分配秩序。按照“规范、激励、倾斜”的整体要求,重塑集团薪酬制度体系,规范各级企业领导人员薪酬管理,严格落实不合理薪酬追索制度。修订完善科技人员薪酬激励政策,加大激励力度,保持年均工资增长水平不低于全员的×倍。严格规范实施中长期激励,重点推动科技型企业持续提质扩面,精选不少于×个项目实施项目收益分红。着力提升薪酬业财系统监管效能,加强实时管控和穿透管理,杜绝不合理收入和过高收入,确保收入向重点科技人才、一线关键岗位、自有产业工人队伍倾斜。

六、夯实基础管理,管控效能实现新突破

21.持续加强组织人事体系建设和执行力建设。压实各级党委主体责任,加强人才工作统筹,做好顶层设计和总体部署。适时开展制度政策梳理,持续加强宣贯,不断提升工作标准化、规范化、流程化管理水平。推动巡视整改工作常态化,扎实开展近亲属经商办企专项清理、政商“旋转门”“逃逸式辞职”整治,严格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因私出国(境)管理,抓好选人用人专项检查,开展收入分配的规范性检查,加强三项制度改革的监督检查。

22.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数智化水平。统筹推进“一数一源”,不断加强数据治理,大力推广使用人力资源信息系统,升级业绩薪酬对标管理指标体系,通过可视化预警监控,为管理输出标准,为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建设并用好项目经理库、专家库。加快推进人力资源系统与财务、科技、生产、项目等业务系统数据互联互通、集约共享。

23.加强组织人事队伍建设。坚持新任组织人事部门负责人任前考试制度,组织开展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培训班。强化内部人力资源管理交流互动,组织开展工作调研,强化柔性工作团队合作,集中研讨管理热点和新问题。做实人力资源管理建议书,持续赋能基层单位组织人事干部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