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地缘政治现状剖析与趋势前瞻

更新时间:2025-04 来源:网友投稿

当前,全球地缘政治冲突不断、热点频发,给世界与地区和平蒙上厚重的阴影。而特朗普再度执政后的美国可能发生重大政策转向,又给全球地缘政治格局演进带来新的不确定性。由此提出了以下问题:如何理解当前地区乱局中的全球地缘政治现状?全球地缘政治又将呈现何种发展趋势?在这一趋势中,是否蕴含全球地缘政治脱困的希望?

阵营对抗阴影下的欧洲地缘政治困局

当前全球最令人瞩目的地缘政治热点当属乌克兰危机。2013年底至2014年初,随着乌克兰与欧盟签订联系国协定,俄乌两国围绕克里米亚及乌克兰东部领土的争端激化。2022年2月,俄罗斯对乌克兰发起特别军事行动,冲突进一步大幅升级,至今已持续近三年,战事陷入胶着状态。虽然俄罗斯控制了乌克兰东部大片领土,大体仍处于战略进攻态势,但是乌克兰依靠西方军事经济援助一直顽强抵抗。尽管双方早在2022年3月即已表达和谈意愿,但在领土争端、北约东扩等问题上彼此分歧巨大,和谈始终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

战场上规模空前的人力、物力、财力消耗给俄乌双方都造成了巨大压力,双方均已呈现疲态。然而,双方都不愿做出重大让步结束这场冲突。俄罗斯坚持维护自身地缘安全利益,不仅要求乌克兰承诺不加入北约,而且不愿放弃已取得的领土等主要战果。乌克兰在领土问题上态度同样强硬,至今仍未表现出明显的妥协意愿。当前,乌克兰危机在某种程度上已陷入恶性循环。即冲突越持久,双方的损失就越大,而损失越大,双方就越难以做出妥协。在任何一方看来,一旦做出妥协,很可能意味着前期的投入和牺牲血本无归。

在地缘政治中,乌克兰危机属于典型的安全困境,即双方都将对方的安全利益诉求视作对己方安全利益的损害,从而难以达成妥协,最终的结果是双方都更不安全。当今欧洲的地缘政治困局正是这种安全困境长期发酵酿成的恶果。追根溯源,这种安全困境源于少数国家顽固坚持阵营对抗的冷战思维,极力打造排他性小圈子,为追求自身的绝对安全,不惜牺牲别国的安全,将自身的安全利益凌驾于别国安全利益之上。乌克兰危机表面上是俄乌两国之间的冲突,深层次实为俄罗斯与北约的阵营对抗。

---此处隐藏6973字,下载后查看---

特朗普开启第二任期后,美国对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与国际机制的态度很可能更为粗暴蛮横,合则用不合则弃的实用主义哲学会甚嚣尘上。早在特朗普的第一个总统任期内,“退群”外交即已成为美国的常态化操作,美国不仅一度退出《巴黎协定》和世界卫生组织,而且使世界贸易组织的贸易争端解决机制陷入瘫痪,至今仍未恢复正常运转。2025年1月20日,特朗普开启第二任期首日,即重启“退群”外交,签署行政令宣布美国再度退出《巴黎协定》和世界卫生组织。倘若以联合国为代表的国际组织与国际机制权威和协调能力持续趋于衰弱,全球地缘政治很可能重现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这将是自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会初步确立主权国家体系及相关原则以来最严重的历史倒退。

“全球南方”兴起与地缘政治转机

从欧洲到中东再到亚太,霸权思维和强权政治都是挥之不去的地缘政治阴影。在此背景下,由广大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构成的“全球南方”群体性崛起,在国际政治经济事务中发出越来越大的声音,为全球地缘政治格局走向良性循环带来新的曙光,是世界大变局的鲜明标志。“全球南方”国家共同迈向现代化是世界历史上一件大事,也是人类文明进程中史无前例的壮举。

“全球南方”经济快速增长,正在深刻改写世界经济版图。以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为代表的“全球南方”过去20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80%,过去40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全球占比从24%增至40%以上。鉴于“全球南方”占世界人口比例为70%,一旦这样的人口规模拥有与之相匹配的经济规模,不仅可能打破霸权思维主导的阵营对抗格局,而且有助于一系列非传统安全问题的解决,全球地缘政治困局很可能迎来新的转机。

作为“全球南方”一员和新兴市场国家代表,中国一直致力于为全球地缘政治脱困提供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得益于“一带一路”倡议等国际公共产品,各国间的基础设施建设合作、贸易往来和人文交流不仅为“全球南方”注入更大的稳定性和发展动力,而且为全球地缘政治格局的发展演进带来更多的正能量。为推动乌克兰危机尽快缓和,中国和巴西联合发表了“六点共识”,会同有关“全球南方”国家发起了乌克兰危机“和平之友”小组,为实现政治解决铺平道路。2024年7月,巴勒斯坦各派别在北京实现内部和解,迈出了实现中东和平的重要一步。作为维护和平的重要稳定力量,中国和“全球南方”广大成员携手并进,不断推进全球安全治理,为国际社会探索标本兼治的地缘政治脱困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