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调研情况看,各级坚决贯彻总书记关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站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认真落实各项规定要求,“文山会海”问题明显遏制住了,督查检查考核事项进一步统筹规范,创建示范、表彰奖励和宣传标语口号数量大幅压减,各项硬指标得到有效控制。基层干部普遍反映,干事创业的手脚从形式主义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了,“少折腾、求实效”已经成为思想共识。
从基层来到基层去,各地做法有“实招”
精文最管用“一招”——发文计划。各级普遍制定了3类文件(规范性文件、议事协调机构成立或调整类文件、通报类文件)发文计划,除具有发文刚性要求的干部任免、通知纪要、请示批复等外,让具有发文弹性要求、容易多发滥发的各类文件均纳入计划管理。制订计划时,严控年度发文指标,严格审核发文必要性;计划制订后,采取“总量控制”“指标置换”“红黄预警”等方式,严格计划执行、及时调整纠偏,有效控制发文数量。
减会最管用“一招”——“合并+视频”。多地实行会议审批制度,采取“套开、续开、线上开”的方式,力争“少开会、开短会、开管用的会”。严格执行“上级会议只开到下一级”“开到基层的会议不再层层开会”等规定,不随意拔高会议规格,减少“一把手”陪会。将同类会议整合,参加完上级视频会议后,接续召开、当即部署,防止同一事项议而不决、反复开会。疫情防控关键期运用“钉钉”“会易通”等办公软件召开视频会议,大幅提高工作效率。
---此处隐藏2821字,下载后查看---
持续破解“文山会海之痛”,让数量控制形成常态。巩固深化前期工作成效,把减量的“战果”保持住,坚决杜绝反弹回潮。一是坚持发文计划。严把发文关口,加强便函管理,严控部门和议事协调机构发文,对违规向下级党委政府发文等情况进行约谈通报。二是加强会议统筹。严控部门会议,整合专题会议,精简参会对象,减少无关人员陪会,适度提前安排部署,给基层参会和谋划工作预留必要时间。三是完善制度规定。将视频会议同步纳入计划管理,实行审批制度,对“开到哪一级、哪些人参加”等进行规范,避免反复参会、重复办会。
持续破解“繁文缛节之痛”,让质量效率成为追求。“减量”是治标办法,控制在合理区间后,更应在“提质”上探寻治本之策。一是提高办文效率。省级制发文件时,对市县是否需配套发文予以明确,条件允许可直接发至县一级,各级制发贯彻类文件应提高时效性,让政策及时落到基层。二是持续改进文风、会风。防止和克服“以文会贯彻文会”等不良倾向,讲话直奔主题,发文严控篇幅,严格执行文件“六不发”和不发文的“八种情形”,坚决克服照抄照转,提高文件的易读性、操作性、实用性。三是强化技术支撑。持续优化电子政务系统和OA平台,规范使用“钉钉”等网上办公软件,推进数据共享,整合基层数据供各级各部门调取使用,减少基层报表和“跑路”时间,提升工作效率。
持续破解“疲于迎检之痛”,让工作评价更加科学。坚持正确的评价导向,看工作实绩怎样、看事情是否落实、看群众是否满意。一是进一步整合考核事项。加大对行业部门督查检查考核的统筹力度,分类合理设置督查项目,警惕“一刀切”、层层加码等做法。二是进一步改进考核方式。推动从单纯发现问题向指导解决问题转变,多采用暗访方式,多运用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多给基层留出时间抓落实。三是进一步优化考评体系。完善考核细则,科学设置指标,尽量减少定性内容、增加定量指标,体现差异化要求,考核结果应在适当范围内反馈,以便有针对性地改进工作。
持续破解“无限责任之痛”,让权责界限更加明晰。为基层减负不能只停留在精文减会上,更应在建立权责对等的基层治理体系等深层次问题上加快破题。一是规范属地管理。以乡镇机构调整为契机,建立县级政府、部门和乡镇权责清单,赋予乡镇更多管理和公共服务权限,给予必要财力保障,遵循“费随事转、权随责走”原则,改变基层“全能政府”和“无限责任”现状。二是建立容错机制。探索制定容错免责清单,鼓励能干事、想干事、肯干事的基层干部大胆闯、大胆试,解决目前“怕干事、怕被举报、怕被问责”的问题,营造干事创业良好环境。三是防止随意问责。贯彻落实好新修订的《中国GCD问责条例》,明确“三个区分开来”和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的具体操作标准,出台一批指导案例,树立严肃问责、规范问责、精准问责、慎重问责的导向。
持续破解“关怀缺失之痛”,让干部流汗不能流泪。基层是党的战斗力的基础,应在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给予基层干部充分关心关爱。一是加强正向激励。扎实开展“xx”主题教育,抓好干部教育引导,加强分级分类培训,关心一线干部心理健康,把思想的“结”打通。二是解决实际问题。广泛开展自查清理,纠治催要材料过多过急、政务APP随意推广、互联网群组痕迹“打卡”等问题;聚焦基层反映集中的生态环境、应急管理、市场监管、综合执法等问题,赋予乡镇更多协调权;加大乡镇干部、优秀村干部、大学生村干部选拔使用力度。三是落实待遇保障。完善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具体措施,明确干部领取加班费、下乡补助、防疫补贴等操作细则,把职务职级、带薪休假等政策待遇落到实处,真正解决干部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