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础教育资源少而不优。我县现有公办普通高中5所,县城区2所(xx中学、宏实中学),乡镇三所(xx中学、会宫中学、横埠中学)。高中学校的头牌-xx中学在乡镇,距县城约35公里。县城区有700名(每年200余名新生)优秀学子选择到xx中学就读,外乡镇人口在xx镇就读的幼儿园、小学、初中生计282人。2011-2021年十年间,县城区仅xx二中一所公办初中(2021年秋季xx二中东校区建成并招生开学,才缓解了城区初中的入学需求)。以上情况在全省都是唯一,即没有哪个县城的教育有这种尴尬的情形。县城区小学(不含农村片区)超负荷办学,缺额班级数近66个,大班额大校额现象突出,各学区学位供给普遍不足且不均衡,不同学区新生入学年龄不统一,这些都严重影响教育公平,与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的要求大相径庭。
2、学前教育一位难求。到目前为止,县城仍只有一所公办幼儿园-xx县示范幼儿园。每年有1000多名幼儿有入园需求,可谓一位难求,县示范幼儿园只能采取预约摇号形式提供学位。普惠性托育服务发展明显滞后。
3、职业教育夹缝求生存。合并后的xx县职业技术学校并没有因并而大,因并而强。2021年9月搬迁到原xx三中校园,办学条件有改善,但原有建设与职业教育不匹配,招生规模不足,与中职学校达标示范建设暨办学水平A类学校相差甚远。
4、老年教育不温不火。老年教育办学、管理主体不明,体制不顺。xx县老年大学于2016年总体搬迁至xx镇凤凰山路21号。现有建筑面积仅1500㎡,学员近350人,与县老年大学建设标准差距较大。县老年大学管理人员缺乏,经费保障困难。
---此处隐藏1100字,下载后查看---
我县已不是教育大县,现仅有小学学生24112名、初中学生14751名。即将是初中毕业生4000生/年左右,以60%毕业生上普高计,则普通高中计划也只有2400人,现有高中学位充足而生源不足的矛盾突显。建议在保证xx中学700-800生/年的招生计划情况下,xx中学和宏实中学应保持原有或扩大招生规模,优化师资结构,改善办学条件,以利高中学生向县城聚集。
2、多渠道提供托育服务,推进托幼一体化建设。按照省暖民心工程《安心托幼行动方案》要求,到2025年,千人口托位数达4.6个,婴幼儿托育服务体系基本形成。依据七普数据(xx镇人口为105457人)测算,xx镇需提供托位480个。建议县城区尽快新建独立的公办托育服务机构。新建、改扩建的公办幼儿园均要开设普惠性托班。要完善托育服管理制度,制定托班硬件、师资、招生、和经费保障等标准和规范。要不断提高托育服务质量,将安心、贴心、暖心连接千家万户。
3、大力实施职业技术学校提升工程,为产教融合提供平台。为实现我县职业技术学校办学条件显著提升,师资队伍水平整体提高,职业技术学校办学质量和吸引力显著增强,要认真落实和支持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工作实施方案,确保学校基础设施与办学规模相适应,加强职业教育相关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汇聚各方资源建设一批集实习实训、社会培训、技术服务于一体的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公共实训基地和就业实训基地。xx县职业技术学校提升工程(一期拟投资1.5亿元)正在实施,内容包扩征土地、改建体育运动场,建设综合实训楼、宿舍楼、风雨操场。希望及时实施二期工程扩征土地、建设信息图文中心(图书馆、办公室、报告厅、陈列室等)、宿舍楼、公共实训中心、艺术教育中心、双创中心(集实践教学、社会培训、企业生产、社会技术服务为一体的高水平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立职业技术学校人才引进“绿色通道”等方式,建立一支数量充足、技艺精湛、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团队。
4、关心老年教育,用力托举夕阳红。根据县委办、政府办关于印发《就业促进方案》等暖民心行动方案的通知要求,到2025年全县老年学校参与学习教育活动的老年人由2021年0.5万人达到3.6万人左右(其中线下3万人左右),占常住老年人口总数(12万人)的比例达30%以上。xx镇“七普”60岁以上常住人口18393人,按照占比测算xx县老年大学学员基数约为5000人,按照《xx省老年大学建设指导标准》(xx教成〔2022〕65号)要求,县级以上老年大学管理人员不少于3人,校舍建筑面积原则上不低于3000㎡,到2025年底线下学员不少于1500人。建议将老年大学办成独立法人的事业单位,定编定岗,经费保障列入财政预算,改善现有办学条件,让终身学习热起来、老年教育红起来。
5、建设金山体育公园,让休闲健身近距离。积极推进体育强县创建工作,完善快乐健身设施建设。在谋划、建设体育馆二期的同时,建议将拟建的金山公园定位为小型体育公园,服务人口3-5万,建设健身步道,完善配套设施,建好小型全民健身中心,建综合运动场满足足球、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武术等项目使用。将登山及各种户外体育活动与室内体育健身活动结合起来,让xx县城中心城区居民拥有家门口的休闲健身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