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2025年全国两会胜利召开,承载着全国人民的期望与重托,为国家各项事业发展擘画了新的蓝图。两会期间,教育作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受到了广泛关注。《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教育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和决策部署,为我们教育工作者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通过深入学习两会精神,结合我市教育工作实际,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下面我谈几点学习体会,与大家共同交流探讨。
一、深悟两会教育精神,明确教育发展新方向
今年全国两会对教育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在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等方面提出了诸多具有前瞻性和指导性的政策要点,为教育事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指明了新的方向。
(一)促进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也是两会关注的焦点之一。两会强调要进一步缩小城乡、区域、校际教育差距,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这要求我们教育部门要加大对农村、偏远地区和薄弱学校的支持力度,通过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推进教育信息化等举措,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例如,持续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项目,确保农村孩子能够接受良好的基础教育。同时,要关注特殊群体的教育需求,加强对留守儿童、随迁子女、残疾儿童等的关爱和帮扶,保障他们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
---此处隐藏5451字,下载后查看---
(一)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合作。建立健全家校沟通机制,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家访等形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和学习情况,共同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例如,定期召开家长会,向家长通报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情况,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举办家长学校,邀请教育专家为家长开展家庭教育讲座,传授家庭教育知识和方法;加强家访工作,教师定期到学生家中进行家访,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和成长背景,与家长共同探讨教育问题,形成家校教育合力。
(二)建立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合作,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和教育资源。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协同育人机制,形成教育合力。例如,与博物馆、图书馆、科技馆等社会文化机构合作,组织学生开展参观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与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与社区合作,开展社区教育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争取更多政策支持和资源投入。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的政策支持和财政投入,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支持力度。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共同解决教育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例如,争取市委、市政府出台支持教育事业发展的政策文件,在教育用地、教师编制、教育经费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加强与财政部门的沟通协调,确保教育经费按时足额拨付,保障学校的正常运转;与编制部门合作,合理核定教师编制,解决教师短缺问题。
(四)营造良好教育生态。加强教育宣传工作,积极宣传教育改革发展的成果和先进经验,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的良好氛围。加强教育舆情监测和引导,及时回应社会关切,维护教育系统的稳定。例如,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宣传我市教育事业发展的成就和亮点,展示优秀教师和学生的风采;建立教育舆情监测机制,及时掌握教育舆情动态,对负面舆情进行及时处理和引导,营造良好的教育舆论环境。
同志们,2025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关键之年,也是我市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一年。我们要以全国两会精神为指导,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坚定信心,真抓实干,勇于创新,努力推动我市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新的更大贡献!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