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八项规定是新时代作风建设的“铁规矩”,其核心在于密切党群关系、净化政治生态。近期全局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暨警示教育会议通报的案例警示我们:作风问题无小事,一旦思想防线失守,权力就可能异化为谋私工具。作为国有资产管理员,日常工作中涉及物资采购、资产调配、招投标监管等环节,若放松自我约束,极易成为利益围猎的“突破口”。必须从案例中汲取教训,时刻牢记“公款姓公,一分一厘不能乱花”的原则。
二、立足岗位,找准作风建设的关键发力点
结合工作实际,需重点防范三类风险:一是严防“微腐败”风险。在资产登记、报废处置等环节,严守程序规范,杜绝“人情审批”“变通操作”。二是力戒形式主义。避免“重台账轻实效”倾向,深入一线核查资产使用情况,确保账实相符、管理到位,杜绝“纸面管理”。三是厉行勤俭节约。严格执行采购预算,优化资源配置,杜绝重复购置、超标配置。总书记深刻指出“成由勤俭败由奢”,在设备采购中需精打细算,优先选择性价比高、节能环保的产品,坚决做到厉行节约。
三、躬身践行,构建廉洁从业的长效机制
---此处隐藏864字,下载后查看---
(二)扎紧制度篱笆,规范权力运行。
针对资产处置、招标采购等高风险领域,建立“三位一体”防控机制。一是流程控权,严格执行“双人复核、分级审批”制度,关键环节实行经办人、审核人、审批人分离;二是阳光晒权,对资产调配、闲置物资处置等事项,通过公示栏等渠道公开决策依据及执行结果,主动接受监督;三是审计督权,配合纪检监察部门开展专项审计,重点核查资产台账与实物的一致性、处置程序的合规性,对发现问题实行“整改销号”管理。
(三)锤炼职业操守,厚植清风正气。
以“三拒”践行资产管理者的使命担当:一是拒腐蚀。面对供应商宴请、节礼馈赠等诱惑时,牢记“第一次即是破防”,果断拒绝并记录报备。二是拒人情。在资产验收、报废审核中,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不因同事说情等情况而降低标准;三是拒懈怠。针对资产实物盘点等重复性工作,避免因个人疏忽导致管理漏洞。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作为六五七工程筹建处国有资产“守护者”,我将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融入日常、化为习惯,做到“管资产如管家产,守公权如守私德”,为营造风清气正的工程建设环境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