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县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

更新时间:2025-04 来源:网友投稿

我县已于201X年按上级文化体制改革要求,将原文化体育局与原广播电视局合并,组建成了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简称文体广新局),为县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加挂县版权局和县“扫黄打非”工作小组办公室牌子。局机关内设8个股室:办公室、人事股、财务审计股、文化股、体育股(体育彩票管理站)、广播电影电视股、新闻出版(版权)股、市场管理股(行政审批办公室),下辖8个二级单位: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文物管理所(博物馆)、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图书馆、业余体校、艺术团、电影公司、影剧院。共有干部职工281名(在职183名、退休98名)。全县有2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由我局负责业务指导。

二、近年主要工作作法及成效

近两年,我局打造“以德润身,以文化人”的机关文化精神,围绕“全县争一类、全市争先进、全省争影响”的总体目标,真抓实干,开拓创新,成效显著,得到了国家、省、市主管部门与县委、政府的各类嘉奖共25项(其中省部级以上荣誉有4项、两次被县委、政府评为综合考评先进单位),以及各级媒体的宣传推介,其中被省、市媒体宣传推介达15次。

1、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已完成局机关、县文化馆与艺术团整体搬迁;完成县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办公楼与影剧院部分改造升级;协助完成3个广场升级改造与新建3个广场;完成县博物馆、图书馆升级改造;新建或改扩建2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新建459家“农家书屋”、372个农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点及其县级支中心;完成166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和13条路径健身项目建设。20XX年,在护城乡五星村投入近30万元,并整合文体项目资源,建成了全县村级文体活动示范中心。乡镇综合文化站的阵地建设、常规管理得到省、市主管部门充分肯定。社区、小区文化体育建设来势较好。县图书馆第四次被文化部评估为“国家一级馆”。

2、广泛开展文体活动。连续15年承办了全县春节联欢晚会;连续7年组织了“万众欢腾闹元宵”广场文体活动;连续5年开展了“全民健身日”系列活动,受到《湖南体育》等4家媒体推介;特别是喜迎党的“十八大”系列文体活动,被《中国文化报》、《中国文化传媒网》等9家媒体报道。常年积极开展了“送戏下乡”、“送图书下乡”、“送文物成果展下乡”、“送摄影展下乡”与“公益电影放映”等文体活动,近两年又创造性地开展了“送文化培训下乡”活动,将广场文体活动延伸到了村场、墟场和农家屋场,深受村场社区群众欢迎。我县“欢乐潇湘?幸福岳阳?文明XX”大型群众文艺汇演活动及“文化志愿者”工作,得到省、市主管部门与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

---此处隐藏4355字,下载后查看---

(二)建议将从事文化工作的队伍进行科学调整,及时加强和补充基层文化骨干力量

县乡两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文体后备人才队伍建设,为文化强县建设提供智力和队伍保障。一是鉴于我县文体广新局为四局合一的政府工作部门,职能增多、人数增多、工作点多线长面广、省市主管部门相应增加,所需时间、精力增加了许多。请求市政府协调做好增加局机关领导职数与系统行政事业编制。二是基层文化工作者既是组织者、管理者,又是实践者、推动者,文化部门应参与到选人才、用人才当中来。请求上级部门出台相关政策,改变乡镇文化工作人员的身份性质及待遇,以便他们更好地顺应潮流,服务基层。

(三)强化意识,完善思路,引领我县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一是完善产业发展规划。政府应把文化产业发展纳入到全县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展总体规划中,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高居民素质、满足广大百姓精神生活需求的一项重要举措。一要寻找地域特色的文化资源开发模式,打造具有地方文化特色、又有市场影响力的知名品牌文化。二要在各种招商引资活动中,大力引进文体项目和人才,搞好跨区域性合作。三要加大对重点文化行业和文化企业的扶植力度,组建专业性或综合性文化产业集团。二是放宽市场准入条件。按照国家统一要求,积极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降低文化产业进入市场的“门槛”,扩大投资领域,鼓励多种经营管理模式共同经营,共同促进文化产业的兴盛。三是规范文化市场秩序。我县文化产业还处于发展初期,有许多问题需要从多方面予以扶持和调控。第一要注重文化市场的培育,对运行态势加以正确引导,对文化市场的政治方向和经营趋势进行定向控制。第二坚持以管理促繁荣的方针,依法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科学合理的有计划、有步骤实施法制宣传教育与培训工程,强化执法队伍建设,依法行政、和谐执法。第三组建文化、财政、公安、工商、城建等部门联合的全县文化产业协调机构,为规范市场秩序作好有力保证。第四积极扶持和鼓励民营企业的发展、培养市场竞争主体,形成所有制、多元化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为我县文化事业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四是重点发展五大优势文化产业。一是文化旅游产业。依托桃花山省级森林公园、红色旅游景点、历史文化遗址及名人故居墓地、寺庙、湖泊等,完善服务功能,打造“探讨XX道,缅怀湘鄂西”核心项目和非物质文化展演项目,发挥品牌捆绑效应,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二是文化服务产业。依托县新华书店与规模较大规范经营的民营书店发展书店超市;依托县广播电视台及网络公司大力发展广播电视宽带用户与广告业,拓宽互联网、付费电视与增值业务,组织开展电视大赛;依托县文体广新局、体育总会、文联、文艺协会社团举办艺术展演和体育赛事,组织才艺培训、信息提供,扶持发展各类艺术表演团体。三是饮食文化产业。通过文化包装、地方饮食产品发掘、举办美食节、提升农家乐品位直至上星级等手段,促进餐饮文化产业的发展。四是文体娱乐产业。改造升级一批网吧、电游厅、歌厅、演艺厅、健身房,多方投资新建电影院、游泳馆、文化产业园;大力发展体育彩票销售产业。五是包装印刷产业。依托XX工业园、三封工业园品牌企业,发展壮大专用包装印刷企业。文化产业要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突出重点,统筹兼顾,要实行政府引导、社会扶持、市场运作。要建立XX文化产业网、搭建信息交流平台。全面提高我县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

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全国上下掀起了文化强国的新高潮,面对新形势、新发展、新需求,我县文化工作亟待寻找新思路、新举措、新办法,积极开展喜闻乐见的群众文化活动,充分利用政府主导,部门指导,财政扶持等有效手段引起各阶层的重视。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全社会广泛参与到文化活动中来,不断提高文化惠民效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为推进“四县一中心”建设,建成美丽XX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