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县经济建设、民生事业建设等方面进步较大,在全省高质量发展综合排序中位次不断提高,被评为中国十佳营商环境示范县、创新中国绿色发展优秀城市、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县、全国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试点县、全国食品工业强县、全省十五个县域治理“三起来”示范县,正在创全国文明城市、卫生城市,而且群众撤县建市呼声高涨,但是文化事业项目建设相对滞后。为进一步推动我县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再上新台阶,增强我县文化软实力,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对文化的多层次的需求,按照《县政协202X年度协商计划》安排,县政协以“我县文化事业项目建设”为课题,组织市县政协委员召开座谈会就相关问题进行了交流,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文化事业项目基本情况
我县文化事业项目目前有文化馆1座、图书馆1座、文物收藏馆1座、电影发行放映公司1家、人民电影院1座(停用)、陈星聚纪念馆1座、在建全民健身中心1个。城市字圣书苑7座,分别为南街字圣书苑、火车站字圣书苑、金龙广场字圣书苑、黄龙湿地公园字圣书苑、鼓楼字圣书苑、邢庄字圣书苑、体育公园字圣书苑。全县有16个乡镇(街道)文化站、5个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367个基层综合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
二、存在问题
我县“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加强城区公共文化场馆建设,高标准建成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档案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要求,按照人口规模或服务人群的距离,建设选址适中、与地域条件协调的文体广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对地方公共文化设施、公共文化事业发展也提出了具体要求,并对各级政府职责任务进行了强调明确。但我县的文化项目建设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短板较多、欠账较大,与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相适应,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卫生城市、撤县建市的远景目标不同步。同时,对比周边县区文化事业项目建设规模和总量投入,我县差距较为明显,许多之前落后县区已经超越我县。
(一)“五馆”建设滞后
---此处隐藏3026字,下载后查看---
进一步健全政府公共财政体制,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建立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刚性投入机制,逐年增加对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和管理的资金投入,新增的经费要适当向基层倾斜。一是要制定和完善文化项目规划建设投入扶持政策,通过设立县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等方式,形成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保证公共文化事业建设和开展文化服务活动经费投入。同时,协调财政、发改、自然资源等部门,在资金、项目、土地、规划等方面给予文化事业建设项目支持,优先安排用地指标,按划拨方式供地,有关行政规费依法给予减免,并在税收、用地、选址、立项审批、办证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二是在积极争取国家、省、市文化事业投资项目、奖补资金等政策扶持的同时,积极探索新形势、新时代下文化事业发展投融资新模式。一方面引入社会资金、银行资金投资文化事业项目建设,保障基础性文化事业、文化服务建设尽快完善达标;另一方面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招引国内知名文化投资公司、房地产开发商在我县建设文化事业项目。同时,积极探索社会资本以股份制、冠名权等方法兴办文化事业项目的有效途径,逐步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资,多主体投入,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文化项目建设新格局。三是加大基层文化站、综合性文化活动中心的达标建设,在实现基层现代文化服务全覆盖的基础上,推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智能化、数字化升级。
(四)健全管理体制,夯实文化人才队伍
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是保证文化事业建立、发展和运营的关键。一是积极协调有关部门解决文旅体系统人员编制不足、专业人员缺失问题,采取多种形式配齐配强县级馆、站专业技术人员,配齐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协管员,解决人员不足的问题。二是建立健全人才交流培训机制,依托省内外高校、职业教育资源、文化培训机构,采取学习交流培训等多种途径和方法,不断加大全县文化专业人才、基层文化骨干、乡土文化能人的培养和培训力度,通过不断提高文化队伍素质,努力造就一批基层文化骨干,培养一批文化活动热心人,做到每个村(社区)都有文化活动骨干和文化活动组织者,为全县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三是与文明办进行对接,鼓励文化志愿者参与到文化项目建设等工作中。通过利用记录志愿服务时长,兑换我县旅游景区门票等方式,调动志愿者们参与文化建设工作的积极性,充实文化服务人才队伍。
(五)挖掘本地资源,着力开发XX文化旅游项目
结合全市中华汉字名城建设和我县“千年古县”申报,整合利用钟鼓楼、文庙大成殿、小商桥景区、陈星聚纪念馆、繁城三国文化遗址等县域内历史人文资源等,建设和完善各种文化展馆,开发出具有我县特色的文化项目,如:颍川文化,小商桥文化、受禅文化、孝道文化;围绕县域人文历史故事、传说、风俗民情等进行文艺创作和新闻宣传,精心策划组织一系列XX文化品牌宣传营销;以南街村、胡桥等乡村旅游为主线,通过电视、广播、网站等各种媒体,采取多种形式的包装,宣传我县旅游产业,提高我县知名度,大力开发XX文化旅游项目,提升XX文化的对外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