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思考

更新时间:2025-04 来源:网友投稿

当前,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快补齐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短板,推动全市生态文明建设提标升级是解决民生优先领域人民群众所想、所盼、所急的现实需要,也是我市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自全市开展污染防治攻坚工作以来,深化污染防治攻坚提标升级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然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存在的问题

碧水、蓝天、净土保卫工作还存在短板

一是水环境污染问题仍然突出。部分县区雨污分流规划建设滞后,排污管网建设严重不足,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维护、监管不到位。河湖“四

乱”现象禁而未止,涉河项目工程监管不到位。二是大气污染防治问题不容忽视。一些建筑工地、矿山企业仍然存在露天堆场管理不到位、渣土车未清洗上路、不安装防尘网、从事土方挖掘未安装喷淋防尘设施等问题。各地秸杆焚烧现象仍时有发生,一些餐馆夜市烧烤店未安装油烟净化装置。三是土壤环境污染防治任重道远。各地垃圾填埋场有效库容堪忧,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推进不均衡,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尚未突破,部分矿山石料废渣存在土地污染和安全隐患。

---此处隐藏1308字,下载后查看---

一是加强空气防治,打赢蓝天保卫战。加大企业整治力度,对重污染企业实施环保搬迁改造或关闭措施。加强矿产露天堆场综合治理,切实控制和减少扬尘污染。加强汽车尾气治理,建设机动车排气污染检验设施和信息系统,对尾气排放超标车辆实施重点监管,推广新能源汽车并完善配套设施。积极推行秸秆能源、秸秆栽培、秸秆青储等秸秆综合利用措施。抓好餐饮油烟治理,严格推行城区餐饮业主安装油烟净化设施,在线监测设施运行。二是加强水污染防治,打赢碧水保卫战。持续推进“一断一策”精准治污,确保出境断面水质监测质量。抓好全市河流排污口监管,对全市所有河流的排污口建立清单台账,逐个整改销号。抓好全市排污管网建设,逐步实现雨污分流全覆盖,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加强对污水处理厂第三方运营的监管,确保污水处理排放安全达标。常态化落实河湖“四清四无”行动。落实属地监管责任,涉河项目工程按规定编制水土保持方案并确保执行落实到位。三是加强土壤防治,打赢净土保卫战。以乡村振兴为契机,突出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人居环境安全整治,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对污染超标土地通过实施退耕还林、土壤改良修复等措施进行综合利用和管控。

强化监管,加大环保执法力度

一是加强基层一线执法能力建设,探索环保执法部门与基层建立委托执法模式。二是加大综合执法力度。完善生态环境保护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联席会议制度,强化多部门联合执法,形成执法合力,严肃查处生态环境违法行为,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犯罪行为,倒逼企业主动落实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三是加强动态监测。实行“人巡+技防”相结合,加大巡查力度,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对重要河段、重点部位、重要节点在线监控。

进一步加强环保宣传

一是充分发挥各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曝光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报道整改进展情况。二是加强生态环保法规和知识的宣传教育、普及力度,将其纳入干部培训内容。三是以国家卫生城市创建为契机,大力倡导环保知识进校园、进社区、进工厂、进农户,通过开展“小手拉大手”、打造环保科普示范教育基地和研学基地等活动,让环保走进生活,让学生带动家长,进而带动全社会重视生态环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