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文化自信是最根本的自信

更新时间:2025-04 来源:网友投稿

一、文化不自信的现实表现

随着多媒体、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更多的文化问题也随之而来,那些“庸俗、低俗、媚俗”的文化乱象正在混淆着人们的视听,造成了文化审美与价值取向的混乱,为文化自信的缺失推波助澜。主要表现:

一是对我国的传统文化缺乏自信。认为中华传统文化落后于西方思想文化还很有市场,出现了许多怪现象。某些“海归学者”更是在思想深处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不如西方文化,回国散布的言论言必称西方,有些甚至公开主张西方价值观念。这些年来,出国热、英语热等现象,其实也是这种思想认识的一种表现。而背后的“潜台词”就是西方思想文化比中国传统文化先进、优越。

二是对我国的传统礼仪、节日等缺乏自信。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礼仪之邦,而现在,成人礼、婚礼、丧礼、交往礼仪等日益西化。节日方面,中元节、重阳节、七夕节等传统节日不受重视,而圣诞节、感恩节、情人节甚至万圣节却在年轻人中大行其道。在医术方面,有的人对中医的科学性提出了质疑,甚至有的人全面否定中医的科学性,认为中医是“伪科学”。无论是礼仪、节日还是医术都逐渐的在西化。

三是对我国的文化创新能力缺乏自信。现在,只要中国在国防、科技等领域取得一些成绩,有的人就喜欢拿我们的东西与美国的东西进行比较。比如,现在的**高端手机已经与美国**手机在功能、稳定性、运行速度等方面都相差不太,但是,大多数人还是对**手机趋之若鹜,认为能够拥有一台**手机是“身份”的象征,底气足、有面子。如果这种情况继续发展下去,我们恐怕就会丧失自我了。类似上述的种种表现,究其根本原因还是对我国的文化缺乏自信。

---此处隐藏1360字,下载后查看---

三、坚定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作为经济大国为世人瞩目,中国文化在世界上影响力要和我们的经济实力相匹配。我们要把不断提高文化软实力作为今后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这也是历史赋予我们宣传、思想、教育工作的历史使命。

(一)要牢牢掌握****工作领导权。弘扬主旋律,社会思想就有了主心骨;传播正能量,社会发展就有了正能量。就我们县(区)一级来说,主要的任务:一是要加强理论武装,推动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二是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三是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四是落实****工作责任制,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

(二)要大力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是基础性工作。只有通过持续不断的灌输、潜移默化的熏陶,才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人们心中生根、开花、结果。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发挥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文明创建、社会生活的引领作用;要坚持全民行动、干部带头,从家庭做起,从娃娃抓起;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

(三)要更进一步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公民道德是构建国家与文化认同的核心。因此,要深入公民道德建设,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进诚信建设,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激励人们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也只有这样,才能唤醒国人对中华民族的自尊和对中国文化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