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实现高水平核安全和核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良性互动

更新时间:2025-04 来源:网友投稿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系统部署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等重点任务和重大举措,强调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核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我们要坚持以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总体国家安全观与核安全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建设和核事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化核安全监管体系,推进核安全监管制度体系改革创新,推动实现高水平核安全和核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良性互动。

立足中国式现代化整体进程,深刻认识核安全监管的中国特色

从党的二十大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科学谋划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中国式现代化”的主题贯穿始终。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提出,打破了长期以来“现代化等于西方化”的迷思,展现了现代化的另一幅图景。核安全监管同样需要打破“言必称欧美”的迷思,立足中国国情,结合国家制度、传统文化、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核事业发展进程、监管对象特点等客观条件,把握中国特色。

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我国核安全监管40年来,从指导方针确立、组织机构设立、法律法规制定、重大问题决策到监管队伍建设,都是党中央直接领导下的成功实践。总书记多次对核安全监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提出建设现代化监管体系的明确要求。整个核安全监管体系在党的领导下有效运行,各部门和单位党组织持续加强党的建设,为确保核安全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具备中国特色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核安全监管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具有中国特色国家治理体系的特征。核安全法律法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组成部分,核安全法、放射性污染防治法等在全面依法治国进程下不断完善。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引下,将核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建立核安全工作协调机制,也是我国核领域政府治理的一个重要特色。

监管规模大、链条长、类型多。目前我国已颁发运行许可证的核电机组58台,颁发建造许可证的机组29台,核准待建机组15台,机组总数达102台,居全球第一,到2030年预计将全部投入运行,另外还将有一批机组在建,是真正意义上的超大规模。我国新建核电多是新一代更高安全标准的机组,这与世界上大部分是二代核电机组的情况完全不同。同时,我国还是世界上少有的拥有核燃料循环全链条产业的国家之一。

---此处隐藏4425字,下载后查看---

总书记指出,“改革创新关键在人”。核安全监管的任务最终要落在人的身上,要把核安全监管的制度优势转化为监管效能,关键是打造一支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敢担当的监管队伍。

讲政治,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党的领导,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对“国之大者”了然于胸,深刻认识核安全的极端重要性,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核安全工作的决策部署。

提本领,做到专业制胜。把握职责特点,完善监管队伍专业结构,加强服务全局、分级分类、全员覆盖的业务培训,优化选拔晋升、人才引进、岗位历练、国际交流等人才培养机制,培养情况明、专业强、敢担当,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行家里手。

严监管,敢于担当作为。把核安全放在最高优先级,对核安全保持敬畏之心,以实际行动践行核安全文化。坚持斗争精神,敢于担当、敢于亮剑,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查找核安全风险隐患,依法从严监管,多措并举解决实际问题。

强作风,守牢廉政底线。传承弘扬“严、慎、细、实”的工作作风,加强对干部的教育引导和监督管理,树立正确政绩观,牢记国家公务人员身份和核安全监管的使命责任,做到清正廉洁、公正无私,展现新时代核安全监管工作者的优良作风和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