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委书记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查摆问题清单

更新时间:2025-05 来源:网友投稿

(一)“两个确立”领悟不深:日常工作里,虽说知道“两个确立”这一重要表述,可在思想深处,并未将其视作引领所有工作的最高政治原则与根本政治规矩。面对复杂多变的工作状况和多元思潮的冲击,没办法时刻拿“两个确立”当指引,精准校准自身的政治方向。学习时,大多停留在表面文字的理解上,缺乏深入探究“两个确立”背后深刻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主动性,没充分认识到它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决定性作用,这就导致在学思践悟的连贯性和深度上,存在不小的差距。

(二)理论学习浮于表面:学习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缺少系统性规划。学习计划随意性大,常常是碎片化学习,没能构建起完整的理论知识体系。对于这一思想里蕴含的世界观、方法论,钻研得不够深入,一知半解。在实际工作场景中,很难灵活运用党的创新理论去分析、解决碰到的复杂问题。比如说,在处理涉及多部门利益协调的监督工作时,没法迅速从理论里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推动工作的能力明显不足。

(三)政治监督方式单一:开展政治监督工作,主要靠常规的文件审查、会议检查等传统手段,方式比较单一。对于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情况,监督往往只停留在表面,没有深入到决策执行的各个环节和基层末梢。监督过程中,对潜在政治偏差缺乏敏锐的洞察力和精准的判断力,难以及时发现并纠正问题。举例来讲,在对重大项目建设的政治监督中,只关注项目进度是否符合规定时间节点,却忽略了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与政策初衷相悖的隐性问题,使得政治监督的精准性和实效性大打折扣。

(四)推动“四个意识”落实乏力:在督促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方面,工作方法比较单一,多是传达文件、组织会议,缺少行之有效的监督手段和考核机制。没有把这些政治要求细化成具体可操作的工作指标,对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执行情况没办法进行量化评估。压力传导过程中,存在层层递减的现象,致使部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对这些重要政治要求不够重视,在实际工作中没能充分展现出应有的政治担当。

二、日常监督与执纪问责问题

---此处隐藏5957字,下载后查看---

(一)制度学习宣传不到位:对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的学习宣传工作不够重视,在党员干部中开展的学习培训活动形式单一、覆盖面不广。部分党员干部对制度内容了解不全面、不深入,一知半解。宣传方面,缺乏创新宣传方式和渠道,没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宣传展板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制度,导致制度的知晓率不高,党员干部执行制度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不够。

(二)制度执行监督松:制度执行过程中,监督检查工作存在漏洞。对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频率低、范围窄,多是临时性、突击性检查,缺乏常态化、系统性监督机制。检查过程中,存在检查标准不明确、检查方法不科学等问题,很难准确发现制度执行过程中的偏差和问题。对发现的问题,纠正整改措施不力,缺乏跟踪问效,导致制度执行不到位的情况长期存在。

(三)新作风问题制度滞后:随着时代发展,作风问题呈现出多样化、隐形化、复杂化的特点,像一些隐形变异的“四风”问题不断出现。但制度建设方面,没能及时跟上,缺乏针对新形势下作风问题的创新制度和应对措施。现有的制度在防范和治理新作风问题时,显得力不从心,没办法有效发挥约束作用,导致新作风问题屡禁不止。

(四)制度执行评估缺失:对制度执行情况的评估和反馈机制不完善,没能及时对制度执行效果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估。制度执行过程中,缺乏收集党员干部和群众意见建议的有效渠道,没办法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修订和完善制度。这就使得制度在实施过程中,难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工作环境和实际需求,影响了制度的权威性和有效性。

(五)制度落地措施乏力:推动制度落地生根方面,缺乏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制度执行过程中,存在宣传解释不到位、培训指导不充分等问题,导致党员干部对制度的理解和执行存在偏差。同时,缺乏对制度执行的激励约束机制,对严格执行制度的单位和个人缺乏表彰奖励,对违反制度的行为惩处力度不够,使得制度执行的刚性约束不足,存在制度空转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