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召开省两会建议提案办理推进会,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总结2025年省两会建议提案办理工作进展,分析当前形势,部署下一阶段重点任务。过去一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司法行政系统以总书记法治思想为指导,坚持把建议提案办理作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抓手,作为推动司法行政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办理质效显著提升,代表委员满意度持续提高。但也要清醒认识到,当前办理工作仍存在沟通深度不足、成果转化不够、协同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把握建议提案办理工作的重大意义
(一)建议提案办理是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代表委员提出的建议提案,凝聚着社会各界的智慧和期盼,是人民群众参与国家治理的重要方式。办理建议提案,就是倾听民声、汇聚民意、凝聚民心的过程。例如,2024年我省办理的“关于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建议”,通过推动涉企行政检查规范化、建立“法律托管”服务机制,直接惠及3.2万家民营企业,这就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体现。我们必须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高度,深刻认识办理工作的政治属性,把办理过程转化为密切联系群众、接受人民监督的具体行动。
(二)建议提案办理是推动法治中国建设的强劲引擎。当前,全面依法治国进入新发展阶段,法治建设面临新任务新要求。代表委员关注的立法质量、执法规范化、司法公正等问题,直指法治领域痛点难点。如2025年省两会期间,有代表提出“加强重点领域立法,护航高质量发展”的提案,我们通过制定《数字经济促进条例》《低空经济管理办法》等法规,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法治保障。这充分说明,办理建议提案是破解法治难题、完善法治体系的有效途径。要善于从建议提案中捕捉法治需求,将“金点子”转化为制度成果,以高质量办理推动法治中国建设提质增效。
(三)建议提案办理是检验司法行政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尺。代表委员的监督是“最直接的监督”,建议提案的办理质量是检验工作成效的“试金石”。2024年,我们通过办理“加强公共法律服务供给”的系列提案,推动建成“半小时公共法律服务圈”示范点120个,法律援助案件同比增长28%。这些数据背后,是代表委员的监督推动了我们补短板、强弱项。必须牢固树立“办理就是履职”的理念,把建议提案办理与年度重点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以办理成效回应代表委员关切,赢得群众口碑。
---此处隐藏2562字,下载后查看---
三、坚持改革创新,奋力开创建议提案办理工作新局面
(一)以数字化赋能办理工作提质增效。加快建设“智慧提案”管理系统,实现提案提交、分办、督办、反馈全流程数字化。该系统将集成智能分拨引擎,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自动解析提案核心诉求,结合历史办理数据实现精准匹配分办,确保每件提案“第一时间送达最合适处室”。2025年,我们将试点推行AI辅助分析,对提案关键词、核心诉求进行智能提取,例如通过语义分析自动识别“涉企行政执法”“公共法律服务”等高频需求,生成可视化需求热力图,为厅党组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同时,探索建立办理质量大数据评估模型,从答复规范、落实效果、代表满意度等维度生成“体检报告”,通过算法对答复文本进行合规性审查,对落实进度实施动态监测,对满意度数据开展交叉分析,推动办理工作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变。目前系统已进入压力测试阶段,试点单位反馈办理效率提升40%,重复性工作减少65%,真正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代表早受益”。
(二)以制度化保障办理工作常态长效。修订《建议提案办理工作规程》,完善“四项制度”:一是重大提案厅领导领办制度,对涉及全局工作的提案由厅领导直接督办,明确要求厅领导每季度主持召开专题推进会,建立“一个提案、一名领导、一套方案、一抓到底”工作机制;二是办理质量评议制度,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法学专家、第三方机构共同组建质量评估委员会,制定涵盖政策转化率、问题解决率、代表满意率等12项指标的评估体系,实行“双随机”抽查与“背靠背”评议;三是跟踪问效制度,对B类提案实行“两年跟踪期”,建立电子台账实施销号管理,2024年跟踪的37件B类提案中已有29件转化为政策成果;四是考核奖惩制度,将办理成效与单位评优、干部选拔挂钩,对连续两年排名末位的单位实行“一票否优”,对表现突出的个人在职务晋升时优先推荐。通过制度刚性约束,倒逼办理责任落实,2024年全省司法行政系统提案办理按时办结率达100%,代表委员满意率达99.3%,较制度修订前分别提升8.2和5.6个百分点。
(三)以开放化推动办理工作透明可感。深化办理公开,除涉密事项外,所有提案答复全文在门户网站公开,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创新开发“提案办理可视化地图”,群众可通过输入提案编号实时查看办理进度、责任单位、政策转化情况。创新公众参与方式,对民生类提案办理开展“群众评议”,邀请市民代表、媒体记者参与现场验收。如2024年办理“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提案时,我们组织中学生代表旁听答复会,邀请家长代表参与法治副校长选聘评议,相关做法被《法治日报》头版报道。要持续拓展公开广度深度,2025年将试点“提案办理开放日”,邀请社会各界代表走进司法行政机关,全程观摩提案分析、办理、反馈流程。同时,建立办理成效社会公示制度,对重大民生提案的办理结果通过新闻发布会、政府公报等形式向社会公开,让办理工作在阳光下运行,真正实现“人民提案人民评,办理成效人民阅”。
同志们,建议提案办理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以总书记法治思想为指引,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事事紧抓不放”的执行力,高质量完成2025年办理任务,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践提供坚实法治保障!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