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召开全区村镇建设规划专题推进会,主要任务是要集全区之智、举全区之力,对当前村镇建设规划工作进行再审视、再动员、再部署,推动这项工作向更高水平、更深层次、更广领域迈进。村镇建设规划,绝非简单的空间布局描绘,它是统筹城乡发展、赋能乡村振兴的“先导工程”,是提升群众幸福感、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基础工程”,更是我们这一代人必须扛起的历史责任。当前,我区村镇建设进入关键阶段,机遇与挑战并存,成绩与短板同在。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引领性,直接决定了未来乡村发展的成色与品质。因此,本次会议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一、擘画蓝图启新程,深化认识,凝聚村镇规划强大共识
规划是乡村发展的“定盘星”。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村镇建设规划,是引领乡村空间重构、产业升级、生态优化、文化传承、治理提升的“总纲”和“宪法”。一张好的蓝图,能够有效避免重复建设、无序发展,最大限度节约资源、保护生态、彰显特色,为乡村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没有科学规划的引领,村镇建设就会迷失方向、陷入被动,甚至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我们必须站在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对未来负责的高度,深刻认识其极端重要性,切实增强做好这项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规划是破解难题的“金钥匙”。当前我区村镇建设面临诸多挑战,发展定位不够清晰、空间布局不尽合理、产业支撑相对薄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存在短板、地域特色和文化风貌保护传承不足、建设管理不够规范精细等等。这些问题,表面上看是建设管理问题,深层次原因往往在于规划的前瞻性不足、系统性不够、刚性约束不强。科学编制并严格执行规划,正是系统破解这些难题的关键一招。通过规划,我们可以明确发展边界,优化资源配置,强化风貌管控,补齐设施短板,引导要素有序流动,实现乡村的有机更新和可持续发展。
---此处隐藏7273字,下载后查看---
财政资金“保基本”。区、镇两级财政要加大对村镇规划编制、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确保财政投入与目标任务相匹配。积极争取中央、省、市相关专项资金和项目支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向重点村镇、薄弱环节倾斜。金融活水“引进来”。深化与金融机构合作,创新适合村镇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如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贷款、农房财产权抵押贷款、乡村振兴贷等)。发挥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体系作用。探索设立村镇建设发展基金,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社会资本“共参与”。完善社会资本参与村镇建设的政策支持体系,通过特许经营、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资源开发权益捆绑等方式,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投资乡村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环境治理等领域。保障投资者合法权益。
(三)长效管护,强化治理固成果建章立制“立规矩”。制定完善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实施细则、农村住房建设管理办法、乡村风貌管控办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管护办法等规章制度。明确规划调整、项目审批、建设监管、违法查处等程序和标准,确保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数字赋能“提效能”。探索建立村镇规划建设管理信息化平台,运用卫星遥感、无人机巡查、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加强对规划实施、项目进度、违法建设等的动态监测和精准监管。推广“智慧工地”在乡村小型工程中的应用。群众参与“共缔造”。坚持“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理念。规划编制要广泛征求村民意见,重大项目要实行公示公告。鼓励村民投工投劳、捐资捐物参与家园建设。探索建立村民理事会、环境监督员等自治组织,参与日常监督管护。完善村规民约,将规划管控、环境保护、设施爱护等内容纳入其中。
(四)严督实考,强化落实促成效
科学考评“树导向”。将村镇规划建设工作纳入区对镇街、区直相关部门年度综合考核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突出规划编制质量、实施进度、风貌管控成效、群众满意度等关键指标。动态跟踪“勤问效”。建立重点工作任务台账,实行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日常调度和督促检查,采取“四不两直”方式深入一线了解实情。定期召开现场推进会、观摩会,交流经验,比学赶超。奖优罚劣“动真格”。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对工作成效显著的镇街、部门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在项目安排、资金分配上给予倾斜。对工作不力、进展缓慢、问题突出的,进行通报批评、约谈问责,形成“干好干坏不一样”的鲜明导向。
同志们,村镇建设规划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系统工程。蓝图已经绘就,关键在于落实。让我们以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使命担当,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真抓实干,奋力谱写我区村镇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XX实践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