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全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经验交流会议上的发言

更新时间:2025-06 来源:网友投稿

近年来,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已成为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XX县坚持党建引领,积极探索“‘X’心比心‘X’心而治”心理服务模式,以系统化、专业化、多元化路径推动社会心理服务融入基层治理全过程。现结合工作实际,从三方面汇报经验,以期为兄弟地区提供参考。

一、强化党建引领,构建协同高效的社会心理服务组织体系

基层治理效能提升离不开科学完备的组织架构。XX县将党建优势转化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效能,通过制度设计、机制优化、网络延伸,构建起权责明晰、运转顺畅的工作体系,为服务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健全制度体系,筑牢治理根基。一是完善顶层设计。深入贯彻落实《XX县全面开展社会心理服务工作实施方案》,建立联席会议与日常管理制度,将社会心理服务纳入社会治理、精神文明及平安、健康XX建设总体布局,形成统一规划、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通过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协调解决跨部门难点问题,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开展。二是强化统筹协调。构建“党政统筹、条块协作、部门联动、社会参与”一体化工作机制,规范心理服务流程,建立“线索收集—分析会商—分级处置—跟踪回访”闭环管理体系,实现心理健康服务全流程管控。各部门明确职责分工,形成工作合力,有效提升服务效率。三是压实工作责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组织优势,打造“县级党委—乡镇(街道)党(工)委—村(社区)党组织—楼栋(院落)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五级责任体系,推动心理服务向基层末梢延伸。累计开展心理测评、讲座等活动263场(次),“X心比心”公益大讲堂28期,覆盖群众数万人次,显著提升社会心理服务覆盖面。

---此处隐藏5218字,下载后查看---

三、凝聚各方力量,激发多元共治的社会心理服务活力

多元主体参与是提升社会心理服务效能的关键。XX县通过整合专家、志愿、机构等力量,构建起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工作格局,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注入强大动力。(一)汇聚专业力量,提升服务水平。一是建立专家库。依托高校、专业机构等资源,引进15名专业人才组建专家库,为社会心理服务提供专业指导。专家库成员通过驻点指导、巡回服务、远程咨询等方式,参与业务培训、现场疏导、案例研讨等工作,提升基层服务能力。二是开展专家咨询服务。定期邀请专家开展专题讲座、现场咨询等活动,为群众提供专业的心理服务。同时,建立专家与基层服务机构的长期合作关系,为基层服务人员提供技术支持。三是加强专家团队建设。定期组织专家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提升专家团队专业水平。同时,建立专家考核评价机制,对专家工作成效进行评估,激励专家积极参与社会心理服务工作。

(二)壮大志愿队伍,夯实群众基础。一是广泛招募志愿者。按照“组织发动、党员带头、群众参与”原则,通过多种渠道招募基层党员、网格员、离退休医护人员等组建志愿者队伍,目前已招募志愿者600余名。二是加强志愿者培训。制定志愿者培训计划,定期开展专业培训,提升志愿者服务能力。同时,建立志愿者服务激励机制,对表现优秀的志愿者进行表彰奖励,激发志愿者工作积极性。三是规范志愿者服务。建立志愿者服务管理制度,明确志愿者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服务要求,规范志愿者服务行为。同时,加强对志愿者服务的监督管理,确保服务质量。(三)整合机构资源,强化服务保障。一是发挥医疗机构作用。以XX县精神疾病专科医院为主,联合3家国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及其他公立医疗机构,组建预诊分诊、心理危机干预、治疗康复3支党员突击队,承担严重心理障碍人员救治任务。开通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构建预防转介干预应急服务网络,今年以来累计转介帮扶557人(次),刑事治安警情同比双下降。二是培育社会组织。加大对心理健康服务社会组织的培育扶持力度,通过政策支持、资金扶持等方式,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社会心理服务。目前,已培育发展多家专业心理健康服务社会组织,开展各类心理服务项目。三是加强部门协同。建立部门协同工作机制,加强与政法、卫健、教育、民政等部门的沟通协作,形成工作合力。定期召开部门联席会议,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推动社会心理服务工作顺利开展。

各位领导、同仁,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程。XX县虽取得一定成效,但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心理服务需求相比,仍存在差距。我们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认真学习借鉴兄弟地区先进经验,持续深化党建引领,不断优化服务体系,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质量,努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心理服务新格局,为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