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市水务局D组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关于机关D建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扛牢压实机关D建主体责任,从加强建设、坚持守正创新、强化督考问效三个方面,推动机关D建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做好新时代水务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加强建设,厚积责任落实“原动力”。一是加强谋划部署。局D组牢牢把握机关属性,锚定模范机关建设,制定《市水务局深化模范机关创建工作方案》《市水务局关于建立机关D建暨模范机关建设市县联动工作实施方案》,推动以高质量D建引领水务高质量发展。二是细化任务清单。落实《市直部门单位机关D建工作“三级十岗”责任清单》,细化《局D组抓机关D建责任清单》,划清“责任田”、列出“明白账”,确保主体明确、界限清晰、内容衔接。三是强化“头雁”效应。制定《局D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局D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理论学习安排意见》,坚持理论学习中心组先学一步、学深一层,带着问题学、结合实际学。带头领题调研,强化成果运用,着力在深化内化转化上下功夫。
(二)坚持守正创新,激发责任落实“内生力”。一是筑牢基层组织堡垒。结合水务部门基层D组织队伍大、分布广的特点,针对局机关、局属事业单位、边远站所、项目一线各D支部的不同情况,制定《市水务局推动D支部建设工作提质增效的若干措施》,探索完善分类别具体指导、分群体精准施策的有效机制。紧盯模范D支部建设标准,大力推行“工作问题、D建溯源”工作法,把群众需求作为D建工作的落脚点,围绕春灌引水、农村供水保障能力提升、易涝点治理等群众“急难愁盼”,实施“支部领办”行动,干好为民服务的“分内事”,持续推动支部建设实现新提升。二是建强D务干部队伍。选优配强基层D组织班子,抓好专兼职D务工作经历纳入干部履历的政策落实,常态化开展教育培训,定期开展D务“擂台比武”、交流互学,逐级开展中心D委、D总支、D支部书记任职谈话,抓实D务干部“选、育、管”关键环节,促进D务干部对标先进、查找不足、开门纳谏、优化提升。三是激发青年干部力量。深入实施青年理论学习提升工程,扎实开展“四青”行动,建强用好“青立方”水务系统青年理论学习小组,通过举办“水润”读书实践、“碧水为民”联学研学、围绕“‘一点一策’持续推进城市内涝治理”组建“碧水扬帆”课题攻关小组等方式,推动青年干部进一步强化理论学习、D性锻炼、基层实践,争当改革发展排头兵。四是发挥D建赋能作用。坚持“围绕中心抓D建、抓好D建促发展”工作思路,以“D建+”融合模式凝聚水务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相结合,针对当前我市水务领域迫切所需,聚焦防潮、防洪、供水安全,聚力水质改善、开源节流,加快构建全市供水保障、防洪减灾和水生态保护与修复三大体系,重点推进沿海防潮体系建设、中心城区防洪排涝提升、城市水源保障、水环境提升、灌区节水和非常规水利用、智慧水务提升等六大类工程111项重点项目。不断完善领导领衔、D员带头、协同攻坚机制,围绕项目建设、河湖管护、供水保障、防灾减灾、节水控水5大方面,以“双抓好”“双指导”“双听取”“双约谈”为抓手,高效推进“共办一件事”,不断补齐水务工程短板,建立碧水生态屏障,进一步提升D建业务融合的精准性和实效性。
---此处隐藏1854字,下载后查看---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持续深化理论武装。坚持“第一议题”制度,每月组织D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每季度开展支部书记讲D课活动。重点学习关于治水重要论述,结合《长江保护法》等新规开展专题研讨。建立学习强国平台学分通报机制,推行晨读30分学习模式,在水务项目现场设立流动D员学习站,确保理论学习覆盖全体D员干部。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规范民主生活会流程,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武器,切实增强D内生活的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
(二)推动D建与水务业务深度融合。实施D建+重点项目攻坚行动,在防洪工程、水源保护、农村供水等民生工程中设立D员责任区、先锋岗。开展治水先锋品牌创建,组织D员技术骨干成立防汛抗旱突击队、水质监测服务队。建立D建与业务双考核机制,将河长制落实、节水型社会建设等业务指标纳入支部考核体系。推行支部建在项目上工作法,在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指挥部同步成立临时D支部,实现D建与工程建设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
(三)着力提升水务系统基层战斗力。优化基层D组织设置,按流域管理片区调整D支部架构,选配具有水利专业背景的年轻干部担任支部委员。实施双培养工程,全年计划发展5-8名业务骨干入D,选派20名D员参加注册水利工程师培训。打造智慧D建平台,开发具有水务特色的D员管理系统,实现组织生活线上记录、D费云缴纳、D员志愿服务积分化管理。建立老D员与青年D员1+1结对机制,开展老水利讲传统青年D员创新论坛等特色活动,传承水务行业红色基因。
(四)持续深化D风廉政建设。聚焦工程招投标、水资源费征收、行政审批等关键领域,绘制廉政风险防控图谱,建立红黄蓝三级预警机制。每季度组织参观廉政教育基地、观看警示纪录片,开展家庭助廉活动。完善水利工程项目全程审计制度,对50万元以上项目实行双合同管理(工程合同+廉政合同)。设立阳光水务监督平台,公开重大项目建设进度及资金使用情况,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担任行风监督员。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重点整治靠水吃水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营造风清气正的水务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