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处隐藏0字,下载后查看---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提出,要完善乡村人才培育和发展机制。人才是乡村振兴的“第一资源”“第一动力”,而“新农人”正是这股创新力量中最具活力的“生力军”。各地应当着眼长远、精准施策激活人才入乡“雁阵动能”,让“新农人”在新时代乡村振兴的舞台上大展拳脚、大有可为。
广开引才门路,让良雁竞栖。“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总书记指出,“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要创新乡村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充分激发乡村现有人才活力,把更多城市人才引向乡村创新创业。”引才聚才,关键还要发挥人才聚合效应,为乡村聚人气、增底气。各地一方面要以需求为导向“引头雁”,聚焦现代农业技术员、智慧乡村规划师等紧缺人才,通过“产业需求清单”精准匹配“行业人才名录”,为专业人才开启靶向引才的绿色通道。另一方面,要通过乡情共鸣“唤归雁”,通过税收减免、创业扶持等政策组合拳,激活匠艺能人、青年创客等群体返乡热情。此外,还应建立柔性机制“纳候鸟”,采取星期天工程师、技术顾问、银龄返聘等模式,鼓励“科技特派员”“银发学者”等“新农人”群体以短期服务、项目协作的形式反哺乡村,聚焦产业难点堵点、关键技术转化贡献“智慧力量”。
厚植育才情怀,让雏雁丰翼。“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一号文件强调要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支持计划,加强农民技术技能培训,壮大农村各类专业人才和实用人才队伍。“新农人”内涵丰富、群体广泛,产业领军人、文化创客、技术能手、致富带头人、退役军人等,都是群众和政府认同的“新农人”。一方面,各级部门要积极实施“头雁计划”,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通过科技小院、实践基地等平台促进理论与实践融合,培育一批产业领军人才、创新创业人才,引领乡村产业发展。另一方面,要围绕当地产业特色,开设“田间课堂”“云课堂”,针对在村村民定制匠艺传承、电商助农等特色培训课程,不断孵化电商达人、乡土工匠。同时,挖掘本土农村实用人才、“银发人才”等群体,通过“请来教+走出去”看的形式,组织开展农产品杂交育种、无人机操作等新型技能培训,大力培养规模庞大的“新农人”,为乡村振兴蓄势赋能。
激扬成才斗志,让群雁齐飞。总书记强调:“要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让愿意上山下乡、回报乡村的人更有信心,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各地政府,一方面应当秉持“拓宽视野选”的理念,把优秀青年人才、退役军人、攻坚能人等及时选拔到一线,开展“强组织、兴产业、优服务”工作,实现人才培养淬炼与产业振兴的双赢。另一方面,必须充分贯彻“用当其长”的原则,为人才铺路子、搭梯子,扎实推进“三支一扶”计划、科技特派员、特岗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基层项目,让更多的教育、医疗、规划人才能够下沉一线、服务乡村。最后,需要认真把握“用当其位”的内涵,给农业科技人才搭舞台,推行“揭榜挂帅”“竞技评价”等用才机制,淡化人才“帽子”,打破学历、身份等限制配置资源,让“新农人”领衔产业发展,推动乡村全面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