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数字贸易与绿色贸易创新发展

更新时间:2025-07 来源:网友投稿

当今世界,数字贸易、绿色贸易快速发展,正成为国际贸易发展的新趋势和未来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我国作为全球第一大货物贸易国和重要的服务贸易大国,不仅要积极把握数字贸易、绿色贸易快速发展的机遇,加快培育相关产业,为外贸发展注入新动能,还要立足我国国情,依托正在构建的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充分发挥我国以创新为核心的产业链系统竞争优势,推动数字贸易、绿色贸易创新发展。

数字贸易、绿色贸易是当前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趋势和未来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数字贸易保持良好发展态势,成为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货物贸易优化升级,创新服务贸易发展机制,发展数字贸易,加快建设贸易强国”。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培育绿色贸易、数字贸易等新增长点”。未来,加快数字贸易、绿色贸易创新发展,既面临经济社会数字化、绿色化转型的历史机遇,又需妥善应对一系列挑战。同时,还应加大创新力度,以国内大循环为基础,充分发挥各地优势和特色,探索符合区域特点的数字贸易和绿色贸易发展路径。

把握经济社会数字化、智能化变革机遇,加快发展独具特色的数字贸易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货物贸易优化升级,创新服务贸易发展机制,发展数字贸易,加快建设贸易强国”。目前,数字贸易、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是我国外贸发展的三大支柱。数字贸易,是指以数据为关键生产要素、数字服务为核心、数据订购与交付为主要特征的贸易,是数字经济和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数字贸易:一是数字贸易通过跨境数字平台达成商品和服务的交易;二是数字贸易以数据、数字商品和服务等为交易对象。从数字贸易类型来看,其包括数字货物贸易和数字服务贸易。数字货物贸易,主要是指通过跨境电商交易货物。数字服务贸易,包括数字产品、数字服务、数字技术和数据贸易。例如,计算机软件服务、通信技术服务等,属于数字技术贸易;数字跨境教育、跨境医疗等,属于数字服务贸易;数字音乐、数字影视、数字动漫等,属于数字产品贸易;围绕数据开展跨境交易,则属于数据贸易。需要说明的是,数字服务贸易,也可以通过跨境电商交易来实现。

经济社会数字化、智能化变革,助推数字贸易快速发展。近年来,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技术变革,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当前,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数字经济大国,数字经济规模从2012年11万亿元增加至2023年53.9万亿元。经济社会数字化与智能化变革,为贸易发展提供了便利性。产品与服务的供给者,可以与需求者直接联系,跨境数字支付手段使交易更加方便;与此同时,数字经济时代,企业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来深入了解消费者的喜好和需求,针对消费者偏好提供细化的产品和服务,以此创造出更多新的贸易机会。比如,通过跨境电商交易,会形成大量交易数据,并衍生出数据贸易。

---此处隐藏5493字,下载后查看---

发展绿色贸易,既要加快发展绿色货物贸易,又要加快发展绿色服务贸易。我国作为全球第一制造业大国、货物贸易大国,加快发展绿色货物贸易,不仅是自身绿色发展的要求,也是不断适应国际竞争新形势的要求。发展绿色货物贸易,就是要在货物生产的整个生命周期中,从原材料的生产、产品研发设计、加工制造、运输、消费,到最终处置,全过程都要充分尊重自然,把对自然环境和动植物的负面影响降到最小,降低能耗,增加产品的可回收可循环利用价值。

顺应未来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加快发展的趋势,要更加重视绿色服务贸易发展。从全球服务贸易发展趋势看,世界已经进入服务经济时代。服务业增加值占世界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接近2/3。全球服务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带动并支撑服务贸易快速发展。2014年—2023年,全球服务贸易年均增长5.15%,而同期全球货物贸易增速只有2.96%。与此同时,服务贸易占全球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的比重也在上升,从2014年的21.5%,上升至2023年的24.1%。从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看,2024年,我国服务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6.2%,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6.7%,服务业在我国经济增长中发挥主动力作用。2014年—2023年,我国服务贸易年均增长6.25%,而同期我国货物贸易增速只有4.13%。我国服务贸易呈快速增长态势,推动其在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总量中的占比逐步提升,从2014年的13.2%,上升至2023年的13.6%。近年来,随着居民收入提升,居民在旅行、健康等领域的服务消费不断增多,推动居民服务消费占居民消费比重从2018年超过40%,上涨到2024年的46.1%。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提升,居民对服务消费的需求将会进一步增长;随着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制造服务业将会加快发展,这些因素叠加,将会促进服务贸易快速发展。顺应未来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加快发展态势,未来,我国要加快发展绿色服务贸易,推动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与生产制造相比,服务业、服务贸易本身相对具有绿色特性。在发展绿色服务贸易上,不仅要为绿色货物贸易发展提供运输、旅行、金融、认证和标识、知识产权等服务,而且要有效促进知识产权、金融、保险、认证认可等服务贸易本身的绿色化转型。

加快探索绿色贸易全产业链发展。围绕绿色贸易背后的产业链,探索发展全产业链绿色发展。任何一个产品生产制造出来并实现交易,背后靠的是产业链及其生态系统在支撑。发展绿色货物贸易同样如此,需要从产业链及其生态系统建设入手。只有整个产业链及其生态系统绿色发展,绿色贸易才能真正落地。如果仅仅针对单个产品、单个技术、单个环节发力,则难以真正推动绿色贸易发展。为此,要对标高水平的国际经贸标准,对货物贸易所在的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都实施绿色低碳标准,从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生产制造、物流、研发、设计、进出口等多环节协同发力。

发展绿色贸易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系统发力。从绿色贸易涉及到的产业链环节看,绿色贸易发展会涉及到产业链上下游的不同环节,这些不同环节可能分布在不同的区域,这些不同区域以及产业链上的不同主体,可能在绿色发展能力、执行标准上有所差异。要使这些不同区域、不同主体,按照同一标准,实施绿色发展,必须得提升他们协同发力的能力。从绿色贸易涉及到的内容看,绿色贸易还包括绿色产品和服务标准的制订、绿色产品和服务检测、认证认可、监管、产品溯源、制度建设、数字化建设等多项内容,这些内容环环相扣,缺一不可,需要同步推进。

加快探索数字绿色贸易发展。当前,经济社会数字化、智能化快速发展,为绿色贸易发展提供了机遇。在发展绿色贸易上,要加快探索数字绿色贸易发展,或者说,探索绿色贸易数字化发展。运用数字化、智能化手段,建立绿色产品和服务的全过程监测、溯源等,实现从产品生产到消费者的全流程透明化溯源,做到产品、服务可追踪、可溯源、可监测。在产品生产环节,运用数字化、智能化设备全流程记录生产过程,对用水、用电、用气,以及排水、排气等每一个碳排放环节的质量情况,做到全过程监测;不仅产业链的每一环节、所涉及的每一个区域、每一个主体都符合绿色标准,还要运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使生产的所有环节、主体、服务都能够被监测、检测、认证、追踪、溯源。所有在生产环节以及其绿色发展相关的数据和产品批次等信息,要形成不可篡改的区块链数据,最终形成每个产品的全球唯一标识及防伪溯源卡。市场需求者可以通过扫码,获取生产加工时间、物流与仓储记录、能耗和对环境影响等多维度溯源信息。通过绿色贸易数字化,让全球市场需求者充分信任我国出口的绿色产品和服务,从而不断增强我国外贸国际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