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深化作风建设,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纪律作风保障

更新时间:2025-07 来源:网友投稿

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生死存亡。近年来,我们解决了新形势下作风建设抓什么、怎么抓的根本问题。经过革命性锻造,风气焕然一新,社风民风持续向好,重塑了人民心中的形象。作为干部,我们要把学习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突出深化学习、增强自觉,准确把握原文原理、深入领会精髓要义,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今天,我以“深化作风建设,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纪律作风保障”为题,从以下三个方面与大家共同学习交流。

一、深刻认识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加强作风建设是赓续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必然要求。要得到人民群众支持和拥护,就必须持之以恒发扬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从“苏区干部好作风”到“用延安作风打败西安作风”;从形成“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到强调“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从“警惕地位变化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到提出“作风问题是有关生死存亡的问题”。加强作风建设必须注重从历史经验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二)加强作风建设是巩固长期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作风是观察人心向背的晴雨表。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如果不注重作风建设,听任不良之风侵蚀肌体,就有失去民心、丧失政权的危险。古今中外,因为统治集团作风败坏导致人亡政息的例子不胜枚举。在一百多年的奋斗中领导人民创造了不朽伟业,得到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支持和拥护,执政基础很牢固。但是,如果作风问题解决不好,也有可能出现“霸王别姬”的时刻。

---此处隐藏1940字,下载后查看---

三、推进作风建设走深走实

(一)要把“坚持问题导向”贯穿始终,抓准作风建设短板弱项。只有敢于正视问题、善于发现问题,才能真正找准病灶、对症下药。深化作风建设的过程,就是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必须奔着问题去、盯着问题改。要结合实际,认真对照、举一反三,聚焦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群众关心关切的难点问题等,全面分析查找能力作风方面的短板弱项,从细节小事改起、向基层基础延伸。针对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深挖问题根源,为整改落实提供精准靶向。要弘扬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抓住“关键少数”,以上率下,促进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深入调查研究,扑下身子干实事、谋实招、求实效。把握作风建设地区性、行业性、阶段性特点,抓住普遍发生、反复出现的问题深化整治,特别是把持续深化纠治“四风”,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作为作风建设的重点任务,研究针对举措,制定详细具体的整改措施,明确整改责任人和整改时限,动真碰硬、务求实效。

(二)要把“坚持人民至上”贯穿始终,把握作风建设根本方向。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我们的力量源泉。我们之所以能从小到大、由弱变强,最终成就伟业,把良好作风视作生命,把不良作风视作大敌,始终保持着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只有为民务实清廉,持之以恒回应人民群众诉求,解决人民群众所思所盼,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新时代推进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只有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从人民的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才能把握社会发展规律、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三)要把“坚持常抓不懈”贯穿始终,构建作风建设长效机制。作风建设是永恒课题,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必须不断把作风建设引向深入,标本兼治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要确立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使改进作风有环境氛围、有行为准则、有评价标准、有激励机制。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加强建章立制、严格按章办事,是改进作风的根本途径。制度的权威和生命在于执行。要坚持严肃执纪问责,强化组织管理和群众监督,严肃查处和曝光典型案件。通过通报典型案例和严重违纪违法案件,强化警示震慑,推动形成高压态势,形成严的标准和严的氛围。对违反制度踩“红线”、闯“雷区”的行为零容忍,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坚决杜绝“破窗效应”,让制度的刚性约束力形成倒逼机制,确保转作风长效化、常态化。

新征程上,我们必须始终绷紧作风建设这根弦,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韧劲,把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长期坚持下去。要让优良作风成为干部的鲜明标识,以作风建设新成效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在历史性赶考中交出令人民满意的新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