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召开全县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管专题调度会,这既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安全生产“十五条硬措施”和省、市关于建筑工程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部署的具体行动,也是应对当前复杂形势、筑牢安全防线的迫切需要。近期,全国多地接连发生建筑施工安全事故,暴露出行业监管漏洞和企业主体责任缺失等突出问题。反观我县,虽然整体形势平稳,但部分项目仍存在施工不规范、监理履职不到位、隐患排查流于形式等风险隐患。特别是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今年全县在建项目数量同比增长25%,高层建筑、市政基础设施等复杂工程占比显著提升,质量安全监管压力持续增大。本次会议旨在深入分析当前我县建筑工程质量安全形势,系统部署下一阶段重点工作,动员全县上下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压紧压实属地管理、行业监管和企业主体责任,通过强化隐患排查整治、提升监管效能、严格执法问责等举措,坚决守牢质量安全底线,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安全稳定的环境。
一、以“居安思危、如履薄冰”的警觉清醒,正视质量安全突出问题
建筑工程质量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城市的品质和形象,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近年来,全县上下认真落实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管责任,持续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建筑工程质量安全形势总体稳定。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建筑工程质量安全工作仍然存在不少突出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一)质量隐患不容忽视,细节把控存在漏洞
从工程实体质量来看,部分项目存在混凝土强度不足、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够、砌体砂浆饱满度不达标等问题,这些问题虽然看似微小,但却严重影响了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和使用寿命。以近期开展的质量抽检为例,在对某新建住宅小区的检测中,多栋楼的楼板厚度偏差超过规范要求,局部区域实测厚度较设计值少了15毫米,这不仅导致楼板承载能力下降,更埋下渗漏隐患,后续可能引发住户天花板渗水、墙面发霉等一系列问题。市政道路工程也不容乐观,某主干道在建设过程中,因路基压实度不足,通车不到半年就出现大面积裂缝,部分路段甚至出现沉陷,严重影响行车安全和道路使用寿命。从材料质量来看,少数企业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使用不合格的建筑材料,如劣质钢材、假冒伪劣防水材料等,给工程质量埋下了重大隐患。据统计,去年全县因建筑材料质量问题引发的质量投诉事件就有23起,较前年增长了35%。部分钢材屈服强度不达标,导致建筑主体结构抗震性能降低;假冒防水材料无法有效阻隔水分,致使建筑物墙面、地下室频繁渗漏。这些问题不仅损害群众利益,更对公共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此处隐藏10779字,下载后查看---
(三)加强文化传承,打造城市特色品牌
建筑是凝固的历史,更是一座城市独一无二的文化符号,承载着岁月沉淀的集体记忆与精神内核。在推进建筑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我们要以敬畏之心守护历史文脉,以创新之姿拥抱时代发展。一方面,深度挖掘我县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将青砖黛瓦的古韵、木雕石刻的匠心、传统建筑的空间美学等元素,与现代建筑的功能性、科技感有机融合。通过引入数字化设计技术,在建筑外立面、公共空间、景观小品中融入本土非遗纹样、历史典故等文化标识,打造兼具实用性与艺术性的建筑精品,让城市风貌既有时代气息,又彰显文化底蕴。另一方面,严格落实历史文化街区和古建筑保护制度,建立动态监测与预警机制,对保护范围内的建设项目实行全流程监管,坚决杜绝违规拆建、过度开发等破坏行为。同时,探索“活态保护”模式,通过修缮活化、功能置换等方式,让历史建筑在新时代焕发新生,真正实现文化遗产的永续传承。
(四)强化责任意识,营造担当作为氛围
全县广大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将建筑工程质量安全视为民生工程的生命线,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事事紧抓不放”的执行力,把每一项工程都打造成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精品工程。面对施工中的违规操作、偷工减料等行为,要敢于亮明监管态度,坚决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对违法违规企业和个人实施“零容忍”,形成强大的执法震慑力。同时,建立“红黑榜”动态管理制度,通过官方媒体、行业平台大力宣传质量安全标杆企业和先进个人的典型事迹,深入剖析反面案例,引导企业树立正确的质量安全观。通过组织质量安全开放日、开展“工匠之星”评选等活动,激发全社会参与监督的积极性,构建起政府主导、企业主责、群众参与的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凝聚起守护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的强大合力。
同志们,建筑工程质量安全责任重于泰山。我们要始终坚持以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关于建筑工程质量安全工作的决策部署。当下,建筑行业蓬勃发展,各类工程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安全事故的阴霾也时有笼罩,这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必须以更加坚定的决心,将质量安全意识深深扎根于每一项工作环节;以更加务实的作风,深入施工现场排查隐患、解决问题;以更加有力的措施,从制度完善、监督检查、责任落实等多方面发力,扎实做好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