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创新体系和创新能力: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更新时间:2025-07 来源:网友投稿

在当今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广度重塑全球经济格局,创新已成为各国抢占发展制高点、增强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党的XX大报告明确提出,“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强化创新体系和创新能力,不仅是应对国际科技竞争、突破“卡脖子”技术的迫切需要,更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支撑。从基础研究的“源头活水”到产业应用的“最后一公里”,从创新生态的构建到创新人才的培育,强化创新体系和能力需要系统性谋划、协同性推进,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创新高地。

一、强化创新体系和创新能力的时代背景与重要意义

(一)全球科技竞争的必然选择

当前,世界主要国家纷纷将科技创新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美国持续加大对人工智能、半导体、生物技术等关键领域的研发投入,通过《芯片与科学法案》《通胀削减法案》等政策强化技术霸权;欧盟推出“地平线欧洲”计划,聚焦绿色技术、数字转型等前沿领域,力图重塑创新优势。在这场全球科技竞赛中,谁掌握了关键核心技术,谁就拥有了发展的主动权。我国若要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必须加快强化创新体系和能力,突破发达国家的技术封锁,构建自主可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二)破解“卡脖子”技术的现实需求

近年来,我国在5G通信、高铁、新能源等领域取得显著成就,但在高端芯片、工业软件、基础材料等关键领域,仍面临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产业供应链脆弱的问题。例如,我国高端芯片自给率不足20%,7纳米以下先进制程芯片依赖进口;工业软件市场被欧美企业主导,国产CAD、CAE软件市场份额不足10%。这些“卡脖子”问题严重制约我国产业升级和国家安全,唯有强化创新体系,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才能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此处隐藏2597字,下载后查看---

推进科研项目管理改革,实行“揭榜挂帅”“赛马制”等新型组织模式,赋予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更大自主权。完善科技评价体系,建立以创新质量、贡献为导向的分类评价机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健全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营造良好创新法治环境。

(二)加大财税金融支持完善财政科技投入机制,优化财政科技资金配置,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等政策,降低企业创新成本。发展科技金融,鼓励金融机构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科技保险等业务,扩大科创板、创业板对科技创新企业的支持力度,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科技创新。

(三)加强国际科技合作

坚持开放创新,积极参与全球科技创新治理,深度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科技合作,共建联合实验室、技术转移中心。支持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吸引全球高端创新资源,提升我国在国际科技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

强化创新体系和创新能力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久久为功、持续发力。通过加强基础研究、强化企业主体、完善创新机制、培育创新人才、优化创新环境,构建起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创新体系,我国必将实现从“创新大国”向“创新强国”的跨越,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强大科技支撑。在未来的创新征程中,我们要以更大的决心、更实的举措,汇聚全社会创新力量,让创新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创造的活力竞相迸发,在世界科技舞台上书写属于中国的创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