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召开全县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与后续处理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质量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关于产品质量监管的决策部署,总结分析我县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及后续处理工作情况,安排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点任务,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压实责任、强化措施,不断提升我县产品质量水平,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质量保障。下面,我讲六个方面的意见。
一、认清形势任务,凝聚质量工作“向心力”
质量是立业之本、强国之基,关乎发展大局、民生福祉和城市形象。近年来,全县上下深入实施质量强县战略,持续加强产品质量监管,产品质量总体水平稳步提升,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产品质量工作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复杂。
(一)从发展大局看,质量是强县之基
质量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当下,消费市场呈现出显著的品质化升级趋势,消费者从“能用上”转向“要用好”,对产品的安全性、耐用性、功能性提出更高标准。质量不仅是企业塑造品牌、赢得市场份额的核心竞争力,更是县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通过提升产品质量,能够有效推动产业链向中高端延伸,增加产品附加值,为经济发展注入持久动能。从我县实际情况来看,传统制造业仍占据产业结构的主导地位,部分企业受限于技术短板与管理理念滞后,存在质量意识淡薄、质量管理体系不完善、生产工艺陈旧等问题,导致产品合格率波动、市场投诉率居高不下。这些问题不仅制约企业自身发展,更影响县域经济整体竞争力。因此,我们必须以更高站位、更强决心推进质量提升行动,将质量战略贯穿产业发展全过程,以质量变革驱动产业转型升级,为我县经济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
---此处隐藏9689字,下载后查看---
(三)加强队伍建设,提升监管能力
要加强质量监管队伍建设,把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作风过硬作为选拔干部的核心标准,通过公开竞聘、内部选拔等方式,将具备专业素养和责任意识的优秀人才充实到质量监管岗位。建立常态化培训机制,定期组织监管人员参与行业法规解读、检测技术实操、案例分析研讨等专项培训,同步引入线上学习平台资源,实现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相结合,全面提升监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着力打造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的质量监管队伍。在硬件设施方面,加大资金投入,配备先进的检测仪器、信息化监管平台等必要设备,推进智慧监管系统建设,提升监管工作的科学化、信息化水平。同时,完善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设立专项表彰奖励,关注监管人员职业发展规划,定期开展心理疏导和团建活动,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空间,充分激发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加大资金投入,保障工作开展
要建立动态增长的财政保障机制,将质量监督抽查、质量基础建设、质量技术服务、质量宣传教育等工作经费全额纳入财政预算,并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监管需求逐年递增。针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设立质量提升专项基金,保障抽检设备更新、检测能力建设等刚性支出。同时,通过税收优惠、研发补贴等政策工具,引导企业将销售收入的3%-5%用于技术创新和质量改进,支持企业建设国家级实验室、引入先进质量管理体系。在资金管理方面,建立全流程闭环监督机制,运用信息化手段实现资金使用的实时监控与绩效评估,定期开展专项审计,对挤占挪用、低效使用等问题严肃追责,切实将有限资金投入到质量提升的核心任务中。
同志们,产品质量绝非小事,它紧密关系到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与切身利益。从日常穿着的衣物,到家中使用的电器,质量优劣直接影响着大家的生活品质与安全。同时,产品质量也是县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我们要以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行动指南,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省、市关于质量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当下,产品质量形势依旧严峻,2024年全国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不合格率达14.3%。我们必须认清形势、明确任务,突出重点、强化措施,扎实推进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与后续处理工作,逐步提升我县产品质量水平,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新XX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