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顽瘴痼疾是阻碍基层干部真抓实干履职尽责的桎梏。D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D中央高度重视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并持之以恒、精准施策,下大气力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为基层减负松绑。关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为基层减负的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为基层减负工作的目标要求、重点任务和思路方法等,为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深化拓展基层减负工作,让基层干部从一些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从而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抓落实、谋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和重要遵循。
基层是中国共产D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县(市、区)是中国治理的基本单元,乡镇(街道)和村(社区)是中国治理的基层基础。“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国家安。在多个场合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基层的重要性。
基层是中国共产D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欲筑室者,先治其基。”地基固则大厦坚,地基松则大厦倾。巩固D的执政基础,必须夯实基层基础。D的基层组织是D的战斗堡垒,是D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贯彻落实D的路线方针政策和D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只有建强基层D组织、巩固好基层政权,D的执政基础才能坚如磐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基才能长久稳固。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基层是改革发展的第一线,基层治理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改革发展的大量任务在基层,D和国家各项政策落地的责任主体在基层。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基层。只有不断夯实基层治理这个根基,才能稳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真正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
基层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任何一项群众性工作,脱离了基层和群众,无论口号多响亮、规划多细致,只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很难落地实现。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事项决策和处置应对,主要发生在基层,这决定了基层处于面对群众的第一线,同时也是社会矛盾的最前沿,是各种矛盾问题的集聚地。社会矛盾和突发事件背后往往存在复杂的利益冲突,与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基层工作中可能存在的处置不当等息息相关。“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牢牢抓住基层这一本源,“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医之于无事之前。”只有将服务群众、造福群众作为基层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最大限度将矛盾纠纷和风险防范化解在基层,将和谐稳定创建在基层,才能持续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拥护。
---此处隐藏3019字,下载后查看---
深化拓展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为基层减负,要破除官本位思想,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和事业观。深刻剖析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实质,并指出:“形式主义背后是功利主义、实用主义作祟,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想出彩不想担责,满足于做表面文章,重显绩不重潜绩,重包装不重实效。官僚主义背后是官本位思想,价值观走偏、权力观扭曲,盲目依赖个人经验和主观判断,严重脱离实际、脱离群众”。要求中央局同志带头树立正确政绩观,自觉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带头不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同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种种表现进行坚决斗争。D员干部要清醒认识到手中的权力和所处的岗位是D和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民谋福利。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为民办事、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把为老百姓办了多少好事实事作为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不务虚功,不图虚名,切实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要保证基层事情基层办、基层权力给基层、基层事情有人办,让基层群众有更直接的改革获得感。
深化拓展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为基层减负,一把手要负总责。“下之所以为,惟上是视。”一些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虽然集中表现在基层,但根子却在上层。对此,要求各部门D组(D委)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定不切实际的目标,不开不解决问题的会,不发没有实质内容的文件,不做“只留痕不留绩”的事,严肃查处贯彻D中央精神“说起来重要、喊起来响亮、做起来挂空挡”的行为,杜绝“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的现象。
深化拓展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为基层减负,要改进督查检查考核工作,发挥其激励鞭策作用,督促全D担当尽责、干事创业。实干兴邦,空谈误国。“为官避事平生耻。”干部干部,“干”字当头。干部就要有担当,不能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想揽权不想担责,只想出彩不想出力。对此,要求树立重实干、重实绩的导向,建立崇尚实干、敢于担当、勇于作为的正向激励体系。一是改进考核工作。建立科学规范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形成激励干部求真务实的有效机制,鼓励、褒奖、重用说实话、务实事、求实效、出实绩的干部,批评和惩处只做表面文章、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跑官要官的干部。强化分类考核,对不同地区在考核内容上区别对待,对不同岗位的领导干部有不同的考核要求。减少考核频次,严禁多头考核、层层考核、搭车考核。认真落实“三个区分开来”,把干部在推进改革中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的失误和错误,同明知故犯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上级尚无明确限制的探索性试验中的失误和错误,同上级明令禁止后依然我行我素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为推动发展的无意过失,同为谋取私利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二是加强统筹安排,压实责任,改进和规范督查工作。坚持D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到哪里,监督检查就跟进到哪里,加强对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改革开放、实施重大战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等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D中央令行禁止。加强总量控制,同类事项可以合并的合并进行,不搞一阵风轮番督查,不搞机械式对照检查。加强信息资源共享,不简单以留痕多少、上报材料多少来评判工作好坏,把基层干部从提供重复繁杂的材料忙乱中解放出来。加强督查问责,严肃问责不严不实、弄虚作假行为,把导向立起来,让规矩严起来,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
深化拓展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为基层减负,要给予基层干部特别是困难艰苦地区和奋战在第一线的干部更多理解和支持,在政策、待遇等方面给予倾斜。指出:“对干部既要严格要求又要关心爱护,激励广大D员、干部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英勇奋斗,在大战中践行初心使命,在大考中交出合格答卷。”广大基层干部身处第一线,事务多任务重、身心压力大、待遇晋升还有待提升,要把热情关心、真情关爱和严格要求结合起来,充分理解、充分信任、格外关心、格外爱护广大基层干部,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多为他们办一些雪中送炭的事情,让广大干部安心、安身、安业。深化拓展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为基层减负,要做好深入扎实的调查研究工作。“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明确提出:“正确的决策离不开调查研究,正确的贯彻落实同样也离不开调查研究。”D员干部开展调查研究,要扑下身子、沉到一线,迈开步子、走出院子,到车间码头,到田间地头,到市场社区,亲自察看、亲身体验。调查研究要紧扣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紧扣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紧扣全面从严治D面临的现实问题,既要到工作局面好和先进的地方去总结经验做法,又要到困难较多、情况复杂、矛盾尖锐的地方去研究问题如何解决,特别是要多到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多到工作做得差的地方去,既要听群众的顺耳话,也要听群众的逆耳言。调查研究要了解民情、掌握实情,搞清楚问题是什么、症结在哪里,拿出破解难题的实招、硬招,使调研的过程成为加深对D的创新理论领悟和践行的过程,成为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过程,成为推动事业发展的过程。要坚决反对在调查研究中走马观花、浅尝辄止、一得自矜、以偏概全,草率地下结论、做判断。
深化拓展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为基层减负,要树立典型。一方面,总结推广一批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为基层减负的好经验好做法。另一方面,曝光一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典型案例,把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手脚从形式主义的束缚中解脱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