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处隐藏0字,下载后查看---
一、思想上的转变,从“不爱动笔”到“乐于写作”。没有人生来就喜欢写作,也没有那个人天生就是“笔杆子”,我曾经也是一个不爱动笔的人,最后能喜欢上写作,和组织多年对我的培养、磨炼,领导同事的“传帮带”是密不可分的。正如当年我在公诉岗位起草起诉书时,我们老科长就要求:起诉书犯罪事实部分的撰写要达到“多一个字嫌多,少一个字不行”的质量标准,这为我后来的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实调研写作和司法办案也有异曲同工之处。二者都需要我们足够的投入和热爱;需要我们静下来潜心研究;需要我们保持清晰的思路;也需要我们有持之以恒的定力。
二、行动上的转变,从“不敢动笔”到“大胆创作”。回顾当初,我写的好多篇文章都被无声的“枪毙了”。就写作成长的过程而言,失败是必经之路,我们要有意识的培养接受失败的定力和耐受力,要敢于拿起笔写、大胆创作,当然也要讲方法和技巧。我个人总结一篇好的调研文章要做到选题新颖、素材精准、结构严谨、条理清晰、语言朴实。同时调研写作最忌“为文而文”,写文章首先不是考虑解决什么问题,表达什么观点,而是考虑完成一个任务,写多长的篇幅,这样就进入了“为文而文”的误区,出不了高质量的文章。
三、能力上的转变,从“不会动笔”到“擅长写作”。“文章岂会天成,妙手绝非偶得”,想要提高自己,就要比较学习。一要和同行高手比较。把自己写的和业内高手作品进行对比,看看人家写的,好在哪里?自己写的,不好又在哪些地方?学人之长、补己之短;二要与领导比较。很多领导同志自身就是才华横溢的饱学之士,领导对你的文章修改删减的意见,要细心地领悟体会,从中会受到很多启发和帮助;三要与上级机关优秀老船长君比较。我们很多写作,都必须贯彻上级部署和要求,上级机关更不乏优秀的“笔杆子”,值得我们常态化学习比较;四要和自己比较。人都是在不断进步的,经常回看自己过去的作品,哪些方面有进步、有发展,就坚持和发扬,哪些方面还有差距,则要改进和加强。
四、作风上的转变,从“不愿动笔”到“主动创作”。以我们白河县院为例,员额检察官9人,院领导占了6人,如果我们不主动担起调研写作的任务,就很难在全院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同时,院领导的工作经历、认知水平要优于一般干警,只要静下来潜心调研写作,自然会出成果。如:2023年我立足于多年从事刑事检察业务的优势,撰写调研文章三篇,一篇被检察日报采用,一篇被省院评为“优秀精品课程”,另一篇获省纪委廉政教育征文三等奖。这极大地增强了我主动写作的信心,也证明只要努力付出就一定会有回报,当然可能不是立即回报、马上回报。
最后,愿与大家共勉: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让我们珍惜时光,从喜欢写作开始,日积月累,早日成为调研写作的行家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