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讲话是统一思想、部署工作、推动落实的重要载体,是政府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关键一环。一份讲者认可、听者点赞,启迪思想、凝聚人心的讲话,绝不是呆板、枯燥的文字罗列,而是思维的碰撞、思想的交流。基于“受命写作”的本质属性,接到领导讲话起草的任务后,如何最大限度确保讲话起草的过程不走偏、不走空,尽最大可能确保不走弯路、不大折腾,最有效的办法莫过于先静下来想一想,做到谋“定”而后动、想好再动笔。
一、定位,用情景构建的方式把自己摆进去
讲话起草发生于会前,讲的人和写的人不同,讲的时间和写的时间不同,讲的空间和写的空间也不同。为此,讲话起草者需要练就较强的“情景构建”能力,才能在时空错位中找准位置,在“自我”和“无我”中自由切换。
一是把握“扮演的角色”,想好“我是谁”。讲话起草的世界里,没有“我命由我不由天”之说。任务一经下达,是谁的讲话,起草者就得全情投入地“扮演”他。一方面,不同的人、不同的身份,讲话是不一样的。比如在重点项目集中开工现场会上,主要领导宣布开工或讲话、分管领导主持、发改委负责同志通报情况,角色因职务和分工的不同而定。另一方面,同一个人,以不同的身份出现,讲话也是不一样的。比如,领导干部在工作会上主要是作讲话、提要求,而在参加支部主题党日活动时就是分享交流,角色因身份变化而定。
---此处隐藏2220字,下载后查看---
一是时间刻度。春夏秋冬、四季交替,时间变化对讲话基调的影响,犹如季节变化对大自然主色调的影响。新春要讲开局起步、半年要讲加快进度、岁末要讲决胜冲刺,放在五年规划的时间轴上,还有谋篇、落地、关键、冲刺、收官的区别。这就需要讲话起草者在思考时,找准一个应景的基调。同时要在讲话起草的全过程,时刻提醒自己进度要更新、数据要更新。
二是事件刻度。多数领导讲话尤其是座谈会、对接会、专题会的讲话,大都是围绕“事”展开的。因此,有事一定要说事,即不绕弯子、直奔主题;说事一定要说清,把所处的阶段、面临的问题、后续的打算说清楚。尤其要避免一遇到座谈、一说到致辞,就不管不顾地从xx市情开始讲起。凡是主题非常明确的,就应当紧扣主题谋篇布局。
三是情感刻度。领导讲话是鲜活的语言表达,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无论是对上、对下,还是对平级,都有不同程度的情感因素体现其中。比如:“共饮一江水”的情感可以运用招商推介中,“同志们辛苦了”的情感可以运用在慰问鼓励中,“走亲戚、串个门”的情感可以运用在拜访对接中等等。有了情感因素的加入,就会让讲者与听者多一份共鸣。
四是人员刻度。如果说“面对的对象”决定着讲话的角度,那么参会的人员就影响着讲话的布局。关键一条,就是要充分照顾到“在场的每一个人”。比如:安全生产会组织了企业参加,就要用一定的篇幅讲一讲“主体责任”;民营经济大会邀请了企业家代表,就要用相当的段落讲一讲“企业家精神”;表彰大会肯定了被表彰对象,还要用较长的内容对未受表彰的干部提要求。总而言之,就是不能有遗漏。
讲话材料起草是一件脑力与体力兼具的精细活,面对有挑战的任务和“无尽版”的工作,相比于不假思索地仓促提笔,不如提醒自己一句“别着急”,给自己也给同事一点静气,沉下心来做到三个“定”,不失为一个可行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