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局机关干部“不担当、不作为”专题报告

更新时间:2025-07 来源:网友投稿

在全面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局机关干部作为政策执行的关键主体,其担当作为的精神和能力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决策部署的落实成效,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与公信力。然而,当前部分机关干部存在“不担当、不作为”的现象,这一问题严重阻碍了各项事业的发展,成为深化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绊脚石”。深入剖析机关干部“不担当、不作为”问题,找出根源并提出有效治理对策,对于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升政府行政效能、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不担当、不作为”的具体表现

(一)思想层面。缺乏责任意识与担当精神。部分机关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将个人利益置于公共利益之上,对工作缺乏热情和责任感。在面对复杂问题和矛盾时,首先考虑的是自身是否会承担责任,是否会影响个人仕途,而不是积极主动地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例如,在一些涉及群众利益的民生项目推进过程中,部分干部因担心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问题而被问责,以各种理由拖延项目进度,对群众的合理诉求视而不见,导致项目无法及时落地,群众利益受损。(二)工作层面。消极应付,推诿扯皮。在实际工作中,存在大量“踢皮球”现象。对于职责范围内的工作,部分干部相互推诿,不愿主动承担责任。遇到问题时,不是积极协调解决,而是将问题上交或转移给其他部门。例如,在处理城市管理中的一些综合性问题时,涉及多个部门职责交叉,相关部门的干部往往互相推诿,导致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影响城市形象和居民生活质量。此外,还有部分干部对工作敷衍塞责,满足于完成表面任务,缺乏深入调研和创新精神,工作效率低下,无法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

(三)决策层面。不敢决策,回避风险。一些机关干部在面临决策时,因害怕决策失误而承担责任,选择回避决策,或者采取“等、靠、要”的态度,等待上级指示。即使具备一定的决策权限,也不敢大胆决策,凡事都要求事事有依据、有先例,缺乏开拓创新精神。这种不敢决策、回避风险的行为,使得许多工作错失发展机遇,影响了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进程。例如,在推动地方产业升级过程中,部分干部因担心新的产业政策实施存在风险,不敢大胆尝试,导致地方产业结构调整滞后,经济发展动力不足。

(四)服务层面。漠视群众,态度冷漠。部分机关干部在服务群众过程中,存在“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对群众的诉求缺乏耐心和热情,甚至存在故意刁难群众的情况。在办理业务时,不一次性告知群众所需材料,让群众多次跑腿;对群众反映的问题,不及时回应和处理,导致群众对政府部门的满意度下降。例如,在一些基层政务服务窗口,个别工作人员态度冷漠,对群众的咨询爱答不理,严重损害了政府在群众心中的形象。

---此处隐藏4465字,下载后查看---

(一)加强思想教育,强化责任担当意识。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深入开展党的宗旨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党性党风党纪教育,通过举办专题培训班、研讨会、红色教育基地参观学习等形式,引导机关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增强对党的事业和人民群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典型示范引领。大力宣传和表彰勇于担当、积极作为的先进典型,通过榜样的力量激发干部的工作热情和担当精神。同时,对“不担当、不作为”的反面典型进行公开曝光,发挥警示教育作用,引导干部引以为戒。

(二)完善制度建设,健全考核监督机制。优化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干部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将担当作为纳入考核的重要内容,加大对干部工作态度、创新精神、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等方面的考核权重。注重考核结果的运用,将考核结果与干部的选拔任用、评先评优、绩效奖励等挂钩,形成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鲜明导向。强化监督问责机制。加强对干部工作的全过程监督,充分发挥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等多种监督方式的作用,形成监督合力。建立健全“不担当、不作为”问题的发现、查处和问责机制,对存在问题的干部依法依规进行严肃处理,做到失责必问、问责必严。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的容错纠错办法,明确容错的范围、条件和程序,为敢于担当、大胆创新的干部提供制度保障。对在改革创新过程中因非主观原因出现失误的干部,在查明情况后,予以容错免责,并帮助其总结经验教训,鼓励其继续大胆工作。

(三)减轻工作负担,营造良好工作环境。规范工作流程,优化工作方式。对机关工作流程进行全面梳理和优化,简化不必要的工作环节和手续,提高工作效率。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政务信息化建设,实现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减少重复劳动,降低干部的工作强度。合理分配工作任务,加强资源保障。根据干部的能力和职责,科学合理地分配工作任务,避免任务过重或过轻。同时,加大对干部工作的资源投入,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和支持,确保干部能够顺利开展工作。此外,要关注干部的身心健康,加强人文关怀,帮助干部缓解工作压力。(四)加强能力建设,提升干部履职水平。开展针对性培训。根据干部的岗位需求和个人发展需要,制定个性化的培训计划,开展专题培训和业务技能培训,帮助干部更新知识结构,提升专业素养和履职能力。重点加强对新政策、新法规、新技术以及解决复杂问题能力的培训,使干部能够适应新时代工作的要求。

鼓励干部实践锻炼。通过选派干部到基层一线、重点项目、艰苦岗位等进行实践锻炼,让干部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建立干部交流机制,促进干部在不同部门、不同岗位之间的交流,拓宽干部的视野和工作思路。

机关干部“不担当、不作为”问题是当前干部队伍建设中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其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带来的危害也是严重的。治理这一问题需要从思想教育、制度建设、工作环境优化和能力提升等多个方面入手,形成综合治理的长效机制。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激发机关干部的担当作为精神,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持续关注和研究这一问题,不断完善治理措施,确保干部队伍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和积极作为的工作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