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书记在汛期防灾减灾救灾工作部署会上的讲话

更新时间:2025-07 来源:网友投稿

汛期已至,暴雨、洪涝、地质灾害等风险隐患陡然加剧,防灾减灾救灾工作进入最紧要、最吃劲的关头。今天我们召集应急管理局全体班子成员、中层骨干以及各乡镇(街道)书记,就是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对全县防汛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压实。这既是一次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的战前动员,更是一次明确任务、狠抓落实的行动指南。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防汛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稳定大局,容不得丝毫麻痹、半点懈怠。每一场灾害都是对应急能力的残酷检验,每一次疏忽都可能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我们必须以万全准备应对万一可能,坚决打赢今年汛期安全保卫战。下面,我讲六个方面的意见:

一、深化认识,凝聚共识,以最高站位筑牢思想堤坝

做好防汛工作,首先要解决“怎么看”的问题,必须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其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

(一)认清严峻形势,增强忧患意识

天象异常风险叠加,综合气象、水文部门研判,今年汛期我县降雨总量较常年偏多2-3成,极端强降水事件概率显著增加,“龙舟水”集中期可能延长,台风影响路径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旱涝急转风险突出。历史教训警钟长鸣,深刻汲取近年来我县及周边地区因强降雨引发的山洪、内涝、滑坡等灾害教训,特别是去年我市“7·26”局部特大暴雨导致部分乡镇严重受灾的惨痛经历,必须引以为戒,举一反三。基础薄弱短板犹存,部分中小河流防洪标准偏低,病险水库塘坝除险加固尚未彻底完成,城市排水管网老化、能力不足问题在极端降雨下易暴露,部分山洪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预警和工程治理仍需加强。社会承灾能力挑战,部分群众防灾避险意识不强,自救互救能力有待提升;部分区域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和管理仍需完善;基层应急力量的专业化水平和快速响应能力面临考验。

---此处隐藏9219字,下载后查看---

(三)基础工程持续加力

防洪工程提标扩能,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持续推进中小河流治理、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山洪沟治理、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管网改造、泵站建设、雨污分流、海绵城市建设、蓄滞洪区安全建设等工程,不断提升工程防御标准。风险治理久久为功,持续开展山洪地质灾害隐患点工程治理、削坡减载、锚固、支挡、排水和搬迁避让。加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减少灾害源头风险。智慧应急科技赋能,加大投入,建设和完善覆盖全域的智能感知网络、雨量站、水位站、视频监控、地灾监测仪等。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在风险监测预警、辅助决策指挥、灾情评估、资源调度等方面的应用,打造“智慧应急”大脑。基层基础巩固夯实,持续加强乡镇(街道)应急管理办公室规范化建设,配齐配强人员装备。推进村(社区)应急服务站(点)建设,配备必要的应急器材和信息员(网格员)。加大基层应急队伍建设和培训力度。

(四)长效机制健全完善

投入保障稳定增长,建立健全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防灾减灾救灾投入保障机制,将防汛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保持稳定增长。探索建立巨灾保险制度,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联防联控区域协同,加强与上游地区、相邻县(市、区)的信息共享、联合会商和协调联动,特别是在跨区域河流洪水防御、地质灾害链式反应应对等方面,建立有效的上下游联防、左右岸互保机制。社会参与多元共治,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和市场机制广泛参与的防灾减灾救灾格局。鼓励支持社会组织和志愿者有序参与。加强防灾减灾救灾科普宣传教育基地建设,将其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法规标准健全执行,推动完善地方性防灾减灾法规规章和标准规范体系,强化规划约束,严格监督执法,为防汛救灾工作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同志们,汛情就是命令,险情就是战场,责任重于泰山。当前,我们已进入防汛减灾的关键时期,容不得丝毫麻痹大意和侥幸心理。全县上下务必立即行动起来,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把形势估计得更严峻一些,把困难考虑得更充分一些,把措施制定得更周密一些,把工作做得更扎实一些。应急管理局全体干部职工要当好“主力军”和“突击队”,冲锋在前、勇挑重担;各乡镇(街道)书记作为属地“第一责任人”,必须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班子成员和中层干部要发挥中坚作用,狠抓落实。唯有以万全之策应对万一可能,以枕戈待旦确保万无一失,才能筑起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铜墙铁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