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中央时隔十年再次召开城市工作会议,鲜明提出以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为目标,开启了新时代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的新征程。站在城镇化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唯有顺应发展大势,主动转变理念、方式、动力、重心和方法,才能破除惯性思维、走出路径依赖,为城市未来发展赢得主动、赢得空间。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城市发展需牢牢把握“五个转变”,更加注重“五个方面”,推动城市向内涵提升、功能优化、系统协同、治理高效迈进。
一、转变城市发展理念,更加注重以人为本
城市之大,不在高楼林立,而在心有所依。城市的根本目的是服务人、造福人、成就人。在城市高质量发展语境下,发展理念必须从“以地生财、以房兴市”的思维惯性中脱胎换骨,转向“以人为中心”的价值逻辑,以人的全面发展支撑城市的全面进步。
一是注重回应群众关切。将市民感受作为城市评价的“温度计”,将解决“急难愁盼”作为发展的“方向盘”,精准聚焦住房难、入园难、就医难、出行难等民生痛点,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普惠托育、便民医疗、绿色出行等服务供给,让城市更有温度、生活更有质感。二是注重公平普惠保障。强化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布局,加快推进教育资源扩容提质、医疗资源下沉共享、养老服务多层供给,提升城市对弱势群体、老年人、新市民的友好度,实现城市服务的“从多数人受益”向“人人都受益”转变,真正让每一个市民都能参与城市、建设城市、享受城市。
---此处隐藏3910字,下载后查看---
一是加强发展规划统筹。坚持“多规合一”,推进人口、产业、交通、生态、土地等多元要素系统协同、一体谋划,避免“前建后拆”“功能打架”等反复折腾现象,推动城市发展方向更加清晰、节奏更加合理。
二是强化跨区域协同联动。着眼大局推进都市圈、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推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链条共建共享。鼓励核心城市带动周边城市联动发展,实现从“单城作战”向“组团融合”升级。
三是推进政策机制协同。打破条块分割,优化部门分工,推动城市工作从“部门逻辑”转向“整体逻辑”,构建横向联动、纵向贯通的工作闭环体系,提升政策实施的穿透力与精准度。
四是健全多元参与机制。推动政府、市场、社会协同共治,鼓励居民、企业、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城市规划、治理、服务全过程,把城市从“政府包办”变为“共建共治共享”的共同体,营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良性治理生态。
新时代城市工作,既是一场理念革命,更是一项系统工程。唯有坚持“五个转变”、注重“五个方面”,才能真正实现从“形似”到“神似”的深层跃迁,塑造更多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现代化人民城市。在这场攸关长远发展的城市变革中,每一次转变,都是对路径的重塑;每一次注重,都是向未来的问答。城市之变,势在必行,正在发生,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