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纪律防线赋能科工信发展新征程——市科工信局局长参加某某市纪检监察干部警示教育会心得体会

更新时间:2025-07 来源:网友投稿

一、深悟“政治三力”内涵,以“思想破冰”引领科工信系统作风建设

警示教育会指出,要“深刻把握职责使命,增强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政治自觉”。科工信局承担着推动科技创新、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信息化建设的重要职责,每一项审批服务、每一笔政策资金、每一次项目对接,都直接关系到企业冷暖与产业兴衰。对照讲话要求,我深刻反思当前工作中存在的三大“风险点”:

一是项目评审中的“亲清界限”问题。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技术改造项目审核等工作中,是否存在因“熟人社会”而放宽标准的倾向?去年某镇街企业申报省级技术中心时,曾有工作人员因“老乡关系”提前透露评分细则,虽未造成实质影响,但暴露出制度执行的漏洞。

二是政策落实中的“温差现象”。部分惠企政策存在“最后一公里”梗阻,如数字化转型补贴申报流程繁琐,导致中小企业获得感不强。去年调研中发现,某纺织企业因不熟悉政策,错失20万元设备升级补贴,反映出服务意识与纪律要求的脱节。

三是行业管理中的“惯性思维”。在淘汰落后产能、节能审查等工作中,是否存在“重指标、轻程序”的倾向?2024年某化工企业整改验收时,曾因现场核查流于形式,被纪委通报批评,这正是政治敏锐性不足的深刻教训。

---此处隐藏2638字,下载后查看---

(二)在科技型企业培育中守好“创新底线”

建立“科技型企业廉洁档案”,将诚信记录作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科技资金申报的前置条件。去年以来,因存在学术不端、数据造假等问题,取消12家企业申报资格。同时,推行“科技特派员廉洁承诺”,要求驻企干部每月提交《廉洁服务报告》,今年已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56项,未发生一起违纪问题。

(三)在数字经济发展中把准“纪律航向”

在推进“产业大脑”建设过程中,建立数据安全“三审三查”制度,对企业数据采集、存储、使用全流程监管。今年3月,某科技公司在开发园区管理平台时,擅自留存企业生产数据,被及时叫停并纳入黑名单,彰显“数据反腐”的刚性约束。

警示教育不是“一阵风”,而是“终身课”。站在某某科工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我们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把“严”的主基调贯穿科技创新、工业转型、信息化建设全过程,既做推动产业升级的“店小二”,更当严守纪律红线的“排头兵”,以“干部清正、部门清廉、政商亲清”的政治生态,为某某建设现代化富强文明新某某贡献科工信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