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掌握近年来全区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工作具体情况,今年4月至5月,区人大常委会对近三年来全区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工作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重点了解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工作的体系建立、预警宣防、涉诈重点人员管控等情况,听取了区政府、区检察院、区法院、区公安局、区教委、区经济信息委、部分银行及通讯运营公司等单位的工作情况及意见建议。经区第X届人大常委会第X次会议审议,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党政主导,打击治理工作体系基本建立。一是领导高度重视。我区成立了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区全民反诈专项行动指挥部,由区委常委、区委政法委书记,区政府副区长、区公安局局长为双指挥长,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在区公安局,并定期召开联席会,研究调度重点工作,推动打击治理工作纵深开展。二是强化工作保障。区人民政府先后出台了《X区全民反诈专项行动工作方案》《X区反诈宣传方案》等文件,公安机关建设了“打、防、管、控、治、建”一体化实体化运作的智慧侦察实战中心,组建了12人的专业队伍,落实专项资金100万元,用于日常工作开展。三是压实工作责任。下发了《X区全民反诈专项行动考核实施细则》《X区全民反诈专项行动约谈工作方案》等文件,对2021—2024年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工作做了安排部署,实时对打击治理电诈不力的单位发出工作提示函,并纳入重点工作任务和平安建设绩效考核范畴,逐级压实责任,基本建立起党政主导、公安主打、部门协同、群众参与的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和网格四级联动工作格局。
(二)严打当先,打击犯罪工作质效不断提升。一是强化科技支撑,加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应用,积极接入公安部电诈判断模型,专人研判,实时更新,确保对本地窝点实时精确打击。二是创新技法战法。通过开展“断卡”“云剑”“断流”“斩链”“拔钉”“清源”行动,加大涉“两卡”犯罪的打惩力度,推动涉诈、涉偷渡、涉帮信等交织违法犯罪联动打击。三是提升法律质效,快侦快打现行犯罪。发挥“公检法”主侦主打作用,建立公检法协同办案机制。公安机关按照“精准研判、精确打击”总要求,对贷款、理财、网上兼职、网络购物退单、冒充机票退单短信链接、刷单、杀猪盘和冒充客服等高发案件开展集群打击。区检察院适时介入侦查,引导侦查机关全面有效收集证据,对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适时分案移送和起诉。区法院对电信网络诈骗案件规范细化案件审理方案,确保类案同判。2021年以来,全区打击治理电信诈骗犯罪工作共计打掉各类电信网络诈骗团伙27个,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433件,抓获电诈及上下游犯罪嫌疑人510人,抓获非法出境人员12人,批捕35件51人,起诉55件120人(含帮信罪、掩隐罪)。区法院审结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件20件47人。
(三)多措并举,防范治理力度不断增强。一是建立预警拦截机制。开通“96110”反诈专线,对接公安部AI反诈预警系统,实现“110”“96110”、报警人三方通话以及挂机短信提醒、短信群发等功能,公安机关基本做到“实时预警”“有效预警”。二是加强“人、卡”数据管控力度。建立银行账户快速查控银警协作机制,实现了银行机构对全区范围内涉案账户快速查询、紧急止付、快速冻结和可疑账户的管控。通信运营商对各类异常使用行为的高风险卡开展二次实名认证,对首次开卡用户资格进行严格审核,建立健全防范电信网络诈骗预警模块,实现了运营商信息互通联动。2021年以来,抓获“两卡”嫌疑人478人,依法惩戒两卡失信人员132人,缴获涉诈手机卡、银行卡426余张,收缴GOIP、VOIP类设备81台。三是强化重点人员管控。公安机关制定《滞缅涉诈重点人员劝返工作方案》《加强涉诈重点人员管控攻坚月工作方案》等文件,要求各乡镇(街道)对滞留境外的83名涉诈高危人员严格执行“一人一档案、一人一专班、一人一对策”制度,形成“一把手”负总责、驻村领导具体抓,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引导滞留缅北人员家属、亲属积极参与劝返工作,目前已劝返71人。四是止付挽损更加高效。区公安局采取“线上+线下”追赃模式,依托大数据合成作战中心,线上研判追踪,深挖彻查、精准获取销赃渠道,2021年以来共计止付涉案资金1.6亿余元,冻结涉案银行卡6991张次,冻结涉案资金1.59亿元。
(四)全民参与,“全社会宣防”体系基本构建。一是面上持续营造氛围。各乡镇(街道)、村社及有关部门深入宣讲识诈防诈知识,利用横幅、标语、海报等,强化反诈宣传。三年来,共开展专题宣传300余次,举办专题讲座、宣传活动450余场,发放各类宣传资料15万份。运用自媒体矩阵,依托各大媒体网络平台,发布反诈新闻稿件356篇,发布微博、AAA宣传作品5000余条。二是线上抓实预警劝阻。强化预警劝阻,及时发现潜在受害群众,组建预警劝阻宣传队伍,完善精准劝阻体系,提升预警劝阻效能。截至5月底,共精准预警16万余人次,为市民挽回损失921.419余万元。三是点上深化精准宣传。紧盯体制内人员、财务人员、企业老板等易受骗群体,统筹单位职工、社区干部、社区民警、网格员、小区物管等力量,对发案重点社区开展点对点重点宣防。今年以来,全区电信网络诈骗立案数、涉案金额均呈“两降”趋势。截至5月底,全区共立电信网络诈骗案件38起,同比2023年同期148件下降74.32%,涉案金额308.65万元,同比2023年同期1273.89万元下降75.77%。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此处隐藏3767字,下载后查看---
三、工作建议
(一)提高政治站位,不断增强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区政府要坚持以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引,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市委关于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重要部署,认真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加强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工作的意见,加强对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工作的组织领导,统筹力量资源,建立职责清晰、协同联动、衔接紧密、运转高效的打击治理体系,以更实举措、更高要求、更严作风,全力以赴打好打赢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突击战、攻坚战和持久战。
(二)坚持依法严打,不断提升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质效。要毫不动摇坚持依法严打方针,严打本地“黑灰产”及相关从业人员,对已破获的案件快诉、快审、快判,依法从严从快惩处犯罪分子。要瞄准关键环节,依法严厉打击,加大对未成年人涉“两卡”违法犯罪问题力度,推动将“两卡”惩戒延伸到网络支付账号惩戒、通讯社交软件惩戒上来。要坚持科技支撑、强化反制,运用科技信息化手段提升技术反制能力。要着力强化法律支撑,认真贯彻“两高一部”发布的《关于办理电信网络诈骗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提高重刑率、打处率,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实行全链条、全方位打击。
(三)加大宣传力度,切实提高群众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意识。要充分利用宣传单、横幅、营业网点、网络平台、AAA短信、广播电视和新闻媒体等方式,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短视频、抖音、快手等形式进行宣传,保持反诈宣传活跃度,不定期推送反诈预警信息和最新反诈案例等开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知识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活动,提升全民防范识别意识与能力。要针对学生、留守妇女、无业人员、务工人员、行政企事业单位职工、暑期度假游客等特殊群体进行重点宣传教育。根据侵害主体、诈骗方式的不同,有针对性地制作宣传资料,将电信网络诈骗类型、犯罪伎俩及话术、真实案例等反诈知识融于日常宣传中,做到各类人群“看得懂、记得住、用得上、不上当”,营造“全民识诈、全民防诈、全民反诈”的浓厚氛围。
(四)强化综合治理,增强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合力。充分发挥各成员单位的职能作用,进一步规范优化考核标准,压实工作责任,在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宣传、“两卡”管理、线索摸排、调查取证等方面主动配合,在信息共享、技术咨询、打击犯罪等方面全力协作,不断提升打击治理的整体效能。进一步加强公检法的协作配合,加大公检法联席会商,就刑事政策、法律适用、证据标准等问题加强协商,统一尺度,提高打击精度。针对打击治理中发现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有关部门和单位要落实行业治理责任,着力堵塞监管漏洞、消除安全隐患。要强化电信网络生态治理,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营造清朗干净的网络空间。建立健全信用惩戒制度,将电信网络诈骗及关联违法犯罪人员纳入严重失信主体名单,着力营造诚实守信、勤劳致富的良好风气。强化基层社会治理,积极引导广大群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财富观,消除好逸恶劳、不劳而获的歪风邪气,从源头上铲除滋生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