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区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更新时间:2025-07 来源:网友投稿

近年来,区政府将发展村集体经济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强化统筹领导,加大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全区村集体经济发展成效显著,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持续增强,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一)强化统筹推进,工作机制不断健全。一是明确职责分工。确立区农业农村委为全区村集体经济发展牵头单位,统筹协调各项工作,各乡镇(街道)负责具体指导辖区内村集体经济发展,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二是深化股权化改革。全面完成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将集体资产折股量化到人,并向全体股东发放股权证,作为收益分配的重要依据。目前,全区185个村集体经济组织已完成登记赋码,涵盖10.1万户、33.7万名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自2020年以来,全区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累计分红达1237万元。三是完善考核体系。区农业农村委将各乡镇(街道)村集体经济发展成效纳入年度考核,有效激发了各乡镇发展村集体经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加大资金投入,扶持力度持续增强。一是自2017年起,全区累计投入各类资金7800万元支持村集体经济发展(其中,中央资金5860万元,市级扶持资金513万元,区财政投入1427万元),有效增强了村集体经济的“造血”功能。二是根据中组部、财政部、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的《关于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扶持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通知》要求,2023—2027年,市财政每年继续向我区下达630万元中央财政衔接资金,专项用于村集体经济发展,为村集体经济持续壮大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三)规范组织管理,制度体系日趋完善。一是加强政策指导。2020年,中共X市X区农村工作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印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收益分配指导意见(试行)》,对农村集体经济风险预留金、公积公益金、福利费、成员分配、报酬及奖励等收益资金比例进行明确界定,规范分配程序和监督管理要求。2023年,区农业农村委、区财政局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运行管理》的通知,对村财委托乡代理、村民委员会与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职责定位、财务公开制度、“四议两公开”制度、两类组织分账管理、村集体经济资产管理等作出详细规定,为村集体经济组织规范运行提供了遵循。二是健全资金管理制度。以中纪委开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三资”监管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为契机,系统梳理全区农村集体资产资源、合同、账务等六个方面管理制度,建立重大决策“四议两公开”、集体收益分配、集体资产台账登记管理、集体资产经营管理等24项制度,进一步提高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水平。三是强化监督机制。区农业农村委聘请第三方机构,每年对全区20%的村集体经济组织开展审计;各乡镇(街道)对村集体经济组织每年进行内部审计,每五年开展一次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加大了对村集体经济组织支出的监管。

---此处隐藏2792字,下载后查看---

三、建议意见

(一)实施人才振兴工程,激发创新活力。一是构建多元人才引育体系。针对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人才短缺问题,分层分类开展负责人、财务人员、监督人员专题培训;通过人才引进、选派第一书记、科技特派员驻点等方式,实施“人才下乡”计划,充实基层人才队伍;出台专项政策,吸引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退伍军人等群体投身村集体经济建设,打造复合型管理团队。二是提升财务管理专业化水平。建立财务人员常态化培训机制,联合职业院校、会计师事务所开展专业技能培训,推行财务人员持证上岗制度,规范资金管理、使用和分配流程,筑牢财务风险防控屏障。三是培育新型产业人才队伍。聚焦农村电商、直播带货等新业态,开展技能培训与实战演练,培育一批既懂农业生产又善市场运营的新型人才,构建“线上+线下”立体销售网络,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增加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入。

(二)强化政策资源供给,夯实发展基础。一是加大项目资金扶持。聚焦经济薄弱村“零扶持”现状,设立专项扶持基金,对农业加工、社会化服务、农村电商等具有长期效益的项目,建立持续性资金投入和跟踪帮扶机制,充分释放项目的经济与社会效益。二是挖掘土地资源潜力。贯彻落实总书记视察X时提出的“抓牢抓实粮食生产,依山就势发展生态特色农业”指示精神,充分挖掘撂荒地、林地等现有资源潜力,出台积极政策,优化审批流程,为特色产业发展开辟绿色通道。三是盘活国有闲置资产。系统梳理废弃乡村学校、矿区等国有闲置资源,通过资产划拨、租赁合作等方式,支持村集体经济组织开展二次开发利用,拓宽资产增值渠道。

(三)健全制度保障体系,提升发展质效。一是改进考核评价机制。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取消对集体经济发展硬性考核指标,建立以风险防控、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考核体系,将债务管控、资产保值、规范运行纳入重点考核内容。二是完善激励分配机制。打造村集体经济组织示范乡镇(街道)、示范村,引领全区村集体经济组织决策更加民主、分配更加透明。落实薪酬激励机制,将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绩效与管理者个人收益挂钩,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三是强化政策倾斜导向。在干部选拔任用、职级晋升、项目资源配置等方面,优先支持村集体经济发展成效显著的乡镇(街道),树立“以实绩论英雄”的鲜明导向,推动形成主动谋划、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

(四)构建全链条监管体系,防范经营风险。一是强化部门协同指导。建立农业农村、财政、审计等多部门联动服务机制,定期开展业务指导与政策宣讲,协助乡镇(街道)、村精准申报项目,提升项目规划与实施的科学性。二是完善绩效跟踪机制。对集体资金使用实施全过程绩效管理,建立项目台账,定期开展资金使用效益评估,杜绝“拍脑袋决策”和程序不规范问题,确保资金安全高效运行。三是深化审计监督效能。健全常态化审计巡查制度,聚焦信访多发、资金密集、投资复杂的村集体经济组织,加大审计频次与力度,及时发现并整改风险隐患,护航村集体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