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书记在全县优化营商环境座谈会上的讲话

更新时间:2025-07 来源:网友投稿

同志们:今天,我们召开全县优化营商环境座谈会,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动员全县上下以“刀刃向内”的决心、“抓铁有痕”的举措,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刚才,各部门汇报了工作进展,企业家代表提出了宝贵建议,讲得都很实在、很有针对性。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以“国之大者”的政治自觉,深刻把握优化营商环境的极端重要性

营商环境是县域经济的“生命线”,是市场主体的“氧气瓶”,更是干部作风的“试金石”。近年来,我县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对照中央要求、对比先进地区、对标市场主体期待,仍存在不小差距。我们必须从政治高度、全局维度、实践角度,深刻认识优化营商环境的重大意义。

(一)优化营商环境是践行“两个维护”的政治担当

总书记以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的重要论断为新时代改革指明方向,党中央通过《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构建制度框架,《中国营商环境发展报告》更以高效办成一件事等创新举措擘画改革蓝图。在省委省政府将营商环境纳入高质量发展考核体系的背景下,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优化营商环境绝非普通业务工作,而是检验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的试金石。当市场主体在准入难“准营难”中挣扎时,当企业遭遇“玻璃门”旋转门困扰时,本质上都是对党中央决策部署执行不力的表现。要将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的政治要求,转化为建立“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的具体实践,用“一件事一次办”的改革成效彰显政治忠诚,以企业开办零成本的服务突破体现政治担当,真正把“两个维护”融入营商环境优化的全过程。

---此处隐藏3026字,下载后查看---

三、以“久久为功”的韧劲担当,凝聚优化营商环境的强大合力

优化营商环境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必须强化组织保障、制度保障、作风保障,确保各项举措落地见效。(一)压实责任链条,构建齐抓共管工作格局。为确保优化营商环境各项举措落地见效,需建立健全责任落实机制,形成上下联动、协同发力的工作体系。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扛起主体责任,主要领导要率先垂范、靠前指挥,以“施工队长”的姿态定期调度重点任务,解决难点堵点问题。县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要充分发挥统筹协调职能,通过建立“月通报、季排名、年考核”的动态管理机制,对各部门工作进展进行全程跟踪、科学评估,确保压力传导到位、责任落实到位。各责任单位要对照目标任务细化分解,推行“项目化推进、清单式管理”模式,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和责任人,做到任务可量化、进度可督查、成效可考核。同时,要建立跨部门协作机制,打破信息壁垒,形成工作合力,避免出现推诿扯皮现象,真正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链条。

(二)强化监督问效,打造公平透明市场环境。监督问效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保障。县纪委监委要聚焦企业关切,深入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专项监督”行动,重点整治“吃拿卡要”“推诿塞责”“新官不理旧账”等损害市场主体权益的突出问题,对典型案例公开通报曝光,形成有力震慑。要畅通企业诉求反映渠道,设立“营商环境投诉举报专线”,实行“首接负责制”,确保企业反映的问题24小时内响应、5日内办结,并建立回访评价机制,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创新监督评价方式,常态化开展“万人评机关”活动,邀请企业代表、群众代表对职能部门服务效能进行评议,将评议结果与单位绩效考核、干部选拔任用直接挂钩,倒逼服务质效提升。此外,要探索建立营商环境观察员制度,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家代表中选聘观察员,对政策落实进行第三方评估,增强监督的客观性和公信力。

(三)营造浓厚氛围,凝聚优化环境社会共识。良好的舆论氛围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催化剂。要精心策划“营商环境宣传月”活动,运用短视频、H5动画、案例汇编等新媒体手段,全方位解读惠企政策,多维度展示改革成效,讲好营商环境“故事”。定期举办“企业家沙龙”“政企早餐会”等特色活动,搭建零距离、常态化的政企沟通平台,让企业家的声音“听得到”、意见“看得到”、诉求“办得到”。注重典型引领作用,每年评选表彰一批“营商环境标兵单位”和“服务企业先进个人”,通过事迹展播、经验分享等形式推广先进做法,激发比学赶超热情。同时,要加强营商环境文化建设,在企业服务中心、政务大厅等场所设置主题宣传阵地,在全社会倡导“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事事关乎营商环境”的理念,推动形成重视营商环境、维护营商环境、提升营商环境的强大合力,让优化营商环境的理念深入人心、成为自觉行动。同志们,优化营商环境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齐心协力、攻坚克难,为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