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全市总河长暨防汛备汛调度会议上的讲话

更新时间:2025-07 来源:网友投稿

今天清晨,我再次巡查了盘龙江。河畔的晨雾中,新生的水杉林郁郁葱葱,白鹭在浅滩处觅食,几位晨练的市民向我感慨:“这水,真的清了不少。”这一幅人水和谐的图景,正是全市上下勠力同心、落实河湖长制、攻坚防汛备汛的生动缩影。但汛期当前,我们绝不能有丝毫松懈。今天召开全市总河长暨防汛备汛调度会议,就是要总结成绩、直面问题、压实责任、部署任务,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坚决扛起守护春城水安全、水生态的政治担当。

一、回顾总结,河湖长治与防汛备汛在攻坚克难中取得阶段性成效

过去一年,全市上下深入践行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和关于防汛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以河湖长制为总抓手,统筹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与防汛减灾,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

(一)河湖长制在深化履职中迈向“有能有效”新阶段

1.责任链条持续拧紧,巡河护河成为常态。全面压实市、县、乡、村、组“五级河长”责任体系,各级河长从“有名有责”加速向“有能有效”转变。2024年以来,仅官渡区各级河长就累计巡河14,676次,发现并整改问题13,384起,形成了“发现—移交—督导—整改—反馈”的闭环工作机制。茨坝街道创新推行“党建+河长制”双重责任制,建立街道、社区、小组、管理员、保洁员“五级抓”责任机制,街道级河长每月巡河不少于1次、村级河长每周不少于1次,专管员每月不少于2次,党员河长巡河400余次,解决问题50个。这充分体现了责任到人、常态长效的治理格局。

---此处隐藏4815字,下载后查看---

1.深化责任落实,在履职尽责上展现新作为。强化“头雁效应”:各级总河长、河长要切实担负起第一责任人职责,既挂帅又出征。市级河长要带头巡河,不仅要看“面子”,更要查“里子”,重点巡查问题整改、水质波动、工程进展、防汛隐患点,协调解决跨区域、跨部门难题。压实基层末梢:强化对县、乡、村三级河长,特别是社区(村)级河长的培训、指导和考核。推广茨坝街道“党建+河长制”经验,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对履职不力、问题频发的河长,要严肃约谈问责。探索建立河长履职积分制、红黑榜等激励约束机制。深化协同联动:持续做强“河湖长+检察长+警长”机制,深化与水文(发挥好其监测分析预警支撑作用)、生态环境、住建、农业、林草等部门的协作。完善信息共享、联合执法、案件移送、督查督办等制度,形成齐抓共管、共治共享的格局。

2.深化系统治理,在攻坚克难上取得新突破。全力攻坚滇池保护治理:锚定水质持续改善目标,坚持“退、减、调、治、管”多管齐下。狠抓入湖河道整治,巩固星海半岛等湿地净化成效。持续推进环湖截污治污系统精准提质增效,下大力气解决雨污混流问题。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严格流域开发管控。学习澄江市“五位一体”循环利用经验,探索滇池流域水资源高效循环利用新路径。持续巩固拓展治理成果:对抚仙湖(确保I类水质)、阳宗海、牛栏江等重点河湖,要保持定力,持续深化“一河(湖)一策”管理保护方案。对盘龙江、洛龙河等水质提升明显的河道,要防止反弹,打造幸福河湖样板。推广弥勒甸溪河综合治理模式(生态驳岸、截污纳管、生态修复、融合发展),让更多河流焕发生机。铁腕整治突出问题:纵深推进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坚决遏增量、清存量。对非法采砂、侵占水域岸线、偷排漏排、黑臭水体等顽瘴痼疾,要敢于动真碰硬,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曝光一起。对中央、省环保督察反馈涉及水环境的问题,要高标准、高质量完成整改销号。

3.深化强基固本,在能力提升上构建新支撑。强化智慧赋能:加快河湖管理保护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整合水利、水文、环保、城管、气象等数据资源,升级完善河湖长制信息管理系统,提升河湖水域岸线动态监控、水质水量在线监测、问题智能识别与分派、河长巡河轨迹与履职记录管理、防汛风险预警预判等功能。推广使用无人机、无人船巡查、AI识别等新技术。夯实工程基础:聚焦防汛薄弱环节和河湖治理短板,积极谋划、加快推进一批基础性、枢纽性重大项目。包括:中小河流治理、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城市排水防涝工程(管渠、泵站、调蓄设施)、海绵城市建设、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工程、湿地生态修复工程等。提升管护水平:探索引入市场机制,提升河道保洁、设施维护的专业化、精细化水平。加强基层水管员、巡河员队伍建设,落实待遇保障,提升业务能力。

4.深化全民参与,在共建共享上凝聚新合力。拓展宣传引导广度深度:创新宣传方式,讲好**治水故事(如滇池海鸥回归、甸溪河蜕变、普者黑生态富民)。利用好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平台,宣传政策法规、科普知识、先进典型,曝光违法行为。持续开展河湖保护宣传进机关、进企业、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活动。畅通公众参与监督渠道:完善有奖举报制度,鼓励公众通过“网格**”、“河长APP”、12319热线等平台反映涉水问题。发挥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间河长、志愿者队伍的监督作用。探索建立“市民观察团”、“护水义工”等常态化参与机制。推动生态价值转化:学习借鉴抚仙湖马房村、普者黑仙人洞村经验,在严格保护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发展滨水旅游、生态农业、科普研学等绿色产业,让群众切实感受到“水清岸绿”带来的生态红利,变“要我保护”为“我要保护”。

同志们,河湖安澜,关乎发展大局,关乎民生福祉,关乎城市未来。三十年前滇池的沉痛教训犹在眼前,今天抚仙湖的清澈、甸溪河的蝶变、盘龙江畔的笑脸,无不在昭示着:治水就是治城,护水就是护民,兴水就是兴市。汛期“大考”已经来临,河湖长制纵深推进的号角再次吹响。让我们以对历史、对人民、对这座城市高度负责的态度,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有力的举措,抓实每一项部署,守好每一段河湖,筑牢每一道防线,奋力夺取今年河湖保护与防汛减灾工作的全面胜利,为建设“高原明珠、绿美春城”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