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做好民政系统“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的建议

更新时间:2025-07 来源:网友投稿

一、加强顶层设计,突出民政民生优先地位

(一)高度重视民政规划分量。充分认识“十五五”《规划纲要》是引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蓝图,其中民政领域内容(包括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等)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将“路线图”转化为“民生福祉”的关键环节。要将民政相关规划目标、任务、项目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压舱石”和“温度计”,纳入规划编制工作重中之重。

(二)健全民政部门参与机制。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规划编制领导小组中,确保民政部门主要负责人担任重要成员。在规划编制工作联席会议机制中,明确民政部门的职责和作用,加强其在涉及民生保障、社会治理等议题上的话语权和协调力。(三)制定民政专项配套方案。民政部门要同步组建由骨干力量组成的工作专班,制定详细的民政领域规划编制专项方案,明确民政事业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实施路径和时间表,确保与全市总体规划同频共振、无缝衔接。

二、深入调查研究,聚焦民政核心关切与发展方向

(一)精准开展民政需求调研。围绕基本民生保障(社会救助、养老服务、儿童福利、残疾人福利)、基层社会治理(城乡社区治理、社会组织发展、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志愿服务)、基本社会服务(殡葬服务、婚姻登记、行政区划管理)等领域,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摸清现状、找准痛点、把握趋势,特别是人口老龄化、城乡融合、治理现代化带来的新挑战新需求,为规划编制提供坚实依据。

---此处隐藏2064字,下载后查看---

(三)深入开展民政项目前期工作。对纳入市级规划的重大民政项目,民政部门要会同相关部门扎实做好选址、用地预审、环评、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资金筹措(争取上级资金、地方配套、社会资本引入)等前期工作,提高项目成熟度,力争更多项目纳入国家和省级规划“笼子”及资金盘子。

(四)加强民政项目管理人才培养。着力培养和引进熟悉民政领域项目策划、包装、申报、管理、运营的专业人才。建立健全项目人才培养机制,注重在项目实践中锻炼和选拔人才,为民政事业长远发展储备力量。

五、做优总体规划,确保民政任务落地生根

(一)强化民政在规划协调中的角色。在市级规划编制联席会议上,民政部门要主动发声,积极沟通,确保民政核心指标、重点任务、重大项目得到充分体现和合理保障。建立健全民政部门与发改、财政等部门的常态化协同机制。加强与县市区的沟通,将基层民政发展的实际需求和面临的困难问题有效反映到市级规划中。

(二)同步推进民政专项规划编制。在市级总体规划框架下,民政部门要牵头或协同相关部门,加快编制“十五五”时期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儿童福利与未成年人保护发展规划、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慈善事业发展促进规划、殡葬服务设施建设规划、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等关键专项规划。这些专项规划要形成有机整体,相互支撑,并与市级总体规划、上位民政规划及国土空间规划等紧密衔接。(三)在重点任务中凸显民政担当。在市级规划描绘的“十个聚焦”等重大部署中,清晰嵌入民政工作的着力点和贡献点。一是聚焦民生福祉与社会保障。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织密扎牢基本民生保障网;加快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完善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提升儿童福利和未成年人保护保障水平。二是聚焦基层治理现代化。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深入推进城乡社区治理与服务创新;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壮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和志愿服务力量;深化“五社联动”实践。三是聚焦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城乡社区服务设施提档升级、均衡布局,促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支持县域提升民政综合服务能力。四是聚焦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在城镇更新和乡村建设中统筹布局民政服务设施;提升城镇社区精细化治理水平;引导社区社会组织、社工人才服务乡村振兴。五是聚焦人才队伍建设。加强社会工作、养老服务、儿童福利等民政领域急需紧缺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六是聚焦公益慈善发展。完善促进慈善事业发展的政策体系,更好发挥慈善在第三次分配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