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认清形势,提高站位,切实增强防汛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做好防汛工作意义重大、责任重大。全县上下必须从政治高度、全局角度认识防汛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一)充分认识防汛形势的严峻性。当前我县防汛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与挑战。气象部门综合研判显示,受全球气候变化和区域气象条件叠加影响,今年我县气候年景总体偏差,极端天气事件发生频率显著增加。汛期预计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且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可能出现旱涝急转现象,局地短时强降雨引发山洪、城市内涝的风险极高。从地理环境来看,我县处于山区向平原过渡的生态敏感带,境内有x条主要河流和xx座中小型水库,河道比降大、汇流时间短,极易形成洪峰叠加效应。地质灾害防治台账显示,全县现有地质灾害隐患点xx处,涉及x个乡镇,其中xx处被列为省级重点监测点。尽管近年来实施了河道疏浚、堤防加固等工程,但防汛基础设施仍存在明显短板,北部山区x个乡镇的防洪标准不足xx年一遇,城区排水管网老化率超过xx%,xx座水库中有x座尚未完成除险加固。更值得警惕的是,应急物资储备存在结构性缺口,部分乡镇救生衣、冲锋舟等关键物资配备率不足xx%。这些客观因素与极端天气叠加,使得今年防汛工作面临复杂局面。
(二)深刻汲取历史教训的警示性。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邻县特大暴雨灾害造成重大损失,暴露出预警响应滞后、应急指挥脱节、群众转移不及时等突出问题;去年我县局部强降雨中,x乡镇因河道违规设障导致决口,直接经济损失超千万元。这些案例深刻警示我们,防汛减灾是国之大者,任何环节的疏漏都可能酿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必须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将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的底线思维贯穿工作始终。当前要重点防范三种错误倾向,一是经验主义,认为年年防汛不见大灾而产生麻痹思想;二是本位主义,部门间推诿扯皮影响整体效能;三是形式主义,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特别要警惕温水煮青蛙效应,对看似微小的风险隐患保持零容忍态度,真正把教训转化为改进工作的实际行动。(三)全面把握防汛任务的艰巨性。防汛减灾是系统工程,具有多维性、关联性和动态性特征。从空间维度看,需要统筹山区山洪防御、平原河道防洪、城区内涝治理三大战场;从时间维度看,涵盖监测预警、会商研判、应急响应、灾后重建全周期管理;从主体维度看,涉及水利、气象、自然资源等xx个部门和所有乡镇街道。当前工作的艰巨性突出表现在,水库调度需要平衡防洪与蓄水的关系,群众转移涉及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安置,抢险救援面临极端条件下的交通通信保障难题。这就要求我们运用系统思维,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在指挥层面强化防汛抗旱指挥部的中枢作用,建立“1+N”会商机制;在执行层面落实县包乡、乡包村、村包户的分包责任制;在技术层面完善智慧防汛平台,整合水文监测、地质灾害预警等xx类实时数据。只有通过立体化防控网络的建设,才能将分散的防汛力量凝聚成强大的工作合力。
二、突出重点,细化措施,全面筑牢防汛安全屏障
---此处隐藏2532字,下载后查看---
(一)加强组织领导,压实责任链条。为确保防汛工作高效有序推进,必须构建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体系,层层压实责任链条。首先,要严格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明确各乡镇、各部门一把手为防汛“第一责任人”,要求主要领导亲自部署、靠前指挥,分管领导具体抓、抓具体,确保责任落实到岗到人。其次,建立健全包保责任制,实行四级包保机制,即县级领导包乡镇、乡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党员包户,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网络,确保防汛任务无死角、全覆盖。此外,要强化部门协同配合,应急管理部门要发挥统筹协调作用,水利、气象、自然资源等部门要密切监测雨情、水情和地质灾害风险,宣传部门要加强防汛知识普及,公安、交通等部门要做好应急保障,形成多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通过以上措施,构建起职责清晰、运转高效的防汛指挥体系,为防汛工作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
(二)严明工作纪律,强化督导检查。防汛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必须严明纪律、强化监督,确保各项措施落地见效。一是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要求各级防汛责任人坚守岗位,严禁脱岗、漏岗,确保汛情信息畅通、指令传达及时。二是加强督查问责,由县纪委监委、两办督查室成立联合督查组,采取明察暗访等方式,对防汛准备、隐患整改、物资储备等工作开展专项检查,对责任不落实、工作不到位导致严重后果的,依规依纪严肃追责,以铁的纪律倒逼责任落实。三是做好信息报送和舆情引导,严格执行日报告零报告制度,确保灾情险情上报及时准确;同时加强防汛知识宣传,通过多种渠道普及避险自救技能,提高群众防灾减灾意识,营造全社会支持参与防汛的良好氛围。通过纪律约束和监督问效,推动防汛工作规范有序开展,筑牢防汛安全防线。
(三)统筹兼顾,做好灾后恢复准备。防汛工作不仅要立足当前,更要着眼长远,提前谋划灾后恢复,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一方面,水利、交通、农业等部门要提前制定灾后重建预案,储备种子、化肥等农资,确保灾后农业生产快速恢复;对易涝点、危桥险路等关键基础设施,汛前完成加固维修,汛中加强巡查管护,汛后及时修复水毁工程,保障群众生产生活秩序。另一方面,要重点关注特殊群体需求,对孤寡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等弱势群体,落实一对一帮扶措施,确保基本生活保障和人身安全。通过统筹防汛与救灾、应急与重建,形成全链条、全周期的灾害应对机制,切实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同志们,防汛工作责任重于泰山,容不得半点疏忽和懈怠。让我们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迅速行动起来,严阵以待、严防死守,坚决打赢防汛这场硬仗,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安全保障!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