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以过硬作风护航高质量发展以实干担当书写新时代“赶考”答卷

更新时间:2025-08 来源:网友投稿

今天,我们以专题党课的形式,聚焦“作风建设”这一主题,既是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具体行动,也是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关于加强作风建设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更是推动*区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中心区”的现实需要。

作风问题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执政基础,关系事业成败。总书记多次强调:“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要以钉钉子精神抓作风建设,把好传统带进新征程,将好作风弘扬在新时代”。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锲而不舍落实纪律规定,持续深化纠治‘四风’”。这些重要论述,为我们加强新时代作风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当前,*区正处于“十四五”规划纵深推进、“*中心区”建设全面提速的关键期,既面临重大战略机遇,也面临产业升级、城市更新、民生改善等多重挑战。能不能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关键在干部,核心在作风。今天,我结合学习思考和工作实际,围绕“为什么抓作风、抓什么样的作风、怎么抓作风”三个问题,与大家作一次交流。

一、深刻把握作风建设的政治内涵,切实增强“抓作风就是抓发展”的行动自觉

---此处隐藏3130字,下载后查看---

(一)以“严”的基调管思想、强党性,筑牢作风建设“压舱石”。作风问题本质是党性问题。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常态化开展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引导干部从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要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深化“以案四说”“以案促改”,常态化开展警示教育(每季度至少组织1次),让干部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要把考核评价严起来,将作风建设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巡察督查、述职评议重要内容,对作风问题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一票否优”,倒逼责任落实。

(二)以“新”的思路破难题、促发展,激活作风建设“源动力”。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必须打破思维定式、创新方法路径。要树牢“创新思维”,鼓励干部敢闯敢试,在产业转型(重点突破*产业“卡脖子”技术)、城市治理(推广“智慧社区”“数字城管”模式)、民生服务(探索“一老一小”综合服务体系)等领域大胆创新,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要强化“系统思维”,坚持“全区一盘棋”,建立跨部门协同机制(每月召开1次重点工作联席会议),推动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坚决破除“条块分割”“各自为战”问题。要善用“底线思维”,统筹发展和安全,在防范化解经济金融、安全生产、社会稳定等领域风险中练胆魄、磨意志,切实守牢“一排底线”。

(三)以“细”的标准抓落实、求实效,锤炼作风建设“真功夫”。“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要把“细致”作为工作习惯,无论是制定政策、推进项目,还是服务群众,都要“致广大而尽精微”,把每一个环节想周全、每一个细节做到位。比如,在推进“*重点项目”中,要细化时间表、路线图、责任链,明确“谁来干、怎么干、何时干成”;在解决群众诉求中,要建立“受理—办理—反馈—评价”全流程闭环,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要把“精细”作为能力要求,加强干部专业训练(每季度开展1次业务培训),提升“精准识别问题、精准制定措施、精准推动落实”的本领,坚决杜绝“大概”“差不多”“可能行”等模糊表述。

(四)以“实”的导向转作风、树标杆,营造作风建设“好生态”。“实”是作风建设的生命线。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落实“领导干部下基层”制度(区级领导每月至少2天、部门街道主要负责同志每月至少5天),带着问题“沉下去”,找准对策“提上来”,真正把调研成果转化为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的实际成效。要倡树“实干实绩”导向,坚持“以发展论英雄、以实绩论功过”,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基层治理等一线“赛马选将”,对表现突出的干部优先提拔重用(今年已提拔重用一线干部*名),对“躺平”“摆烂”干部坚决调整岗位,让“干与不干不一样、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成为鲜明导向。要强化“实在惠民”理念,聚焦群众“急难愁盼”(今年重点推进*项民生工程),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用干部的“实干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让作风建设成果真正惠及民生。同志们,作风建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总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韧劲抓作风,以“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的拼劲促发展,以过硬作风护航高质量发展,以实干担当书写新时代“赶考”答卷,为加快建设“*中心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