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25年深化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实践路径研究调研报告

更新时间:2025-08 来源:网友投稿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为新时代新征程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提供了根本遵循。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关键之年。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如何深化对党的纪律建设规律性认识,探索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纪律建设体系,成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重大课题。本报告立足实践维度,围绕纪律建设的理论创新、制度完善、机制优化、文化培育等关键环节,系统研究2025年深化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的实践路径。

一、新时代党的纪律建设取得的阶段性成效与面临的挑战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总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纪律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以严明的纪律管党治党,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取得历史性、开创性成就。但也要清醒看到,面对“四大考验”“四种危险”的长期性复杂性,纪律建设仍存在一些亟待破解的难题。

(一)纪律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需持续增强。当前,纪律教育已实现全覆盖,但教育内容与党员干部思想实际、岗位职责结合不够紧密的问题仍不同程度存在。部分地方和单位存在“大水漫灌”现象,对“关键少数”、年轻干部、重点岗位干部等不同群体的差异化教育需求把握不准,导致教育效果层层衰减。此外,教育方式创新性不足,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开展沉浸式、互动式教育不够,难以满足党员干部多元化学习需求。

(二)纪律执行的刚性约束需进一步强化。虽然“四种形态”已形成有效机制,但在实践中仍存在“宽松软”现象。有的党组织对党员干部日常监督管理失之于宽、失之于软,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未能及时咬耳扯袖;有的地方在问责追责上存在“避重就轻”“高举轻放”倾向,纪律的警示震慑作用未能充分释放。同时,纪律执行标准不统一、尺度把握不一致等问题也时有发生,影响了纪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三)纪律监督的协同效能需不断提升。随着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视监督“四项监督”统筹衔接机制不断完善,但在实践中仍存在信息共享不畅、力量整合不足、成果运用不充分等问题。特别是在基层,监督力量分散、监督手段单一、监督“最后一公里”不畅等问题依然突出,制约了纪律监督整体效能的发挥。

---此处隐藏2370字,下载后查看---

(二)开展“纪律执行提升”专项行动。以“四风”问题为切入点,深化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对享乐主义、奢靡之风露头就打。开展“微腐败”专项治理,聚焦教育医疗、养老社保、生态环保等领域,严肃查处吃拿卡要、优亲厚友等问题。建立纪律执行情况“回头看”机制,对已办结案件进行质量评查,对问责追责不到位的坚决纠正。同时,完善容错纠错机制,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

(三)推进“智慧监督”试点工程。选择部分地区和单位开展“智慧监督”试点,探索运用区块链技术构建党员干部廉政档案,实现数据不可篡改、全程留痕。开发“政商亲清”智慧监管平台,对政商交往行为进行实时监测、智能预警。建立“监督一点通”平台,群众扫码即可反映问题、查询办理进度,推动监督触角向基层延伸。

(四)构建“大监督”工作格局。完善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视监督统筹衔接机制,建立“四项监督”联席会议制度,定期会商研判监督重点。加强与审计、财政、统计等部门的协作配合,建立问题线索双向移送机制。在基层探索“片区协作”“交叉监督”模式,整合监督力量,破解“熟人社会”监督难题。

(五)打造“廉洁文化”示范带。以红色文化、传统文化、地域文化为依托,打造一批廉洁文化教育基地、廉洁文化主题公园、廉洁文化示范社区。开展“廉洁家风”创建活动,评选一批“廉洁家庭”“廉洁伴侣”,推动廉洁文化融入家庭日常生活。同时,将廉洁文化纳入精神文明创建考核,作为文明单位、文明村镇评选的重要指标。

同志们,深化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是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必然要求。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必须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不断探索纪律建设新路径,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强纪律保障。